[发明专利]一种染色织物功能涂层的整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6279.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凤;朱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507 | 分类号: | D06M15/507;D06M15/564;D06M15/263;D06M15/277;D06M13/41;D06M13/203;D06C15/00;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织物 功能 涂层 整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织物功能涂层的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涤纶、锦纶纤维染色织物的涂层整理,因涂层剂中含有有机溶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涂层整理的织物,在高温处理时,纤维内部的染料,特别是分散染料,会发生热迁移,染料热迁移的方向与染料的上染过程相反,部分染料会重新迁移至纤维表面,导致整理后的染色织物的成品色牢度大幅度下降。并且随着多样化纺织品涂层整理的发展,分散染料不仅有热迁移现象,而且有溶剂迁移现象,特别当非极性溶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甚至在成品较长时间放置时就会发生,溶剂迁移导致织物表面产生色花和色点。如涤锦织物的涂层产品,采用分散染料染色,染色织物先经有机氟防水剂整理,再在织物一面(织物的反面)进行水溶性聚氨酯树脂(PU)涂层,织物另一面(织物的正面)进行油腊涂层完成涂层整理,结果发现涂层整理织物在放置15~20天后,分散染料会向表面发生迁移,特别是深色制品,会产生严重的色点和色花等病疵。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防染料迁移织物涂层的整理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因涂层剂中有机溶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导致分散染料向纤维表面热迁移或者溶剂迁移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染色织物功能涂层的整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染料热迁移以及溶剂迁移的问题,由其整理得到的织物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水、防油和油光效果以及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染色织物功能涂层的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防染料迁移整理:将染色织物浸轧防迁移剂水溶液,再经120~160℃焙烘处理4~8分钟;
所述防迁移剂水溶液由阴离子高分子树脂、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和水组成,其中阴离子高分子树脂的质量百分数为2~5%,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数为0.2~1%,丙烯酰胺的质量百分数为4~8%,过硫酸钾的质量百分数为0.168~0.63%,其余为水;所述阴离子高分子树脂为丙烯酸树脂或者丙烯酸与丙烯酸异辛酯共聚物树脂;
(2)防水防油整理:将经步骤(1)焙烘处理过的织物浸轧防水防油剂乳液,再经160~180℃焙烘处理2~3分钟;
所述的防水防油剂乳液由有机氟树脂乳液和水组成,其中有机氟树脂乳液的质量分数为4~10%;所述有机氟树脂为含氟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3)涂层整理:将经步骤(2)焙烘处理过的织物的反面进行直接涂层整理,再经140~160℃焙烘处理4~8分钟;所述的涂层剂为聚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涂敷量为20~35克/平方米;
(4)聚酯涂层整理:将经步骤(3)焙烘处理过的织物的正面进行直接涂层整理,再经140~160℃焙烘处理4~8分钟;所述的涂层剂为高分子聚酯乳液;涂敷量为15~25克/平方米;
(5)轧光整理:将经步骤(4)焙烘处理过的织物进行轧光整理即完成染色织物功能涂层的整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染色织物为用分散染料染色的织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阴离子高分子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3.5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烯酸与丙烯酸异辛酯共聚物树脂由质量比为5~7∶1的丙烯酸与丙烯酸异辛酯共聚制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织物为涤纶织物、锦纶织物或涤锦交织物;所述涤锦交织物中,按质量百分比,涤纶75%,锦纶25%。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5)中,所述轧光温度为50~120℃,线压力500~3000公斤/米。
本发明中,织物分二面,可根据织物的织地区分为正面和反面;浸轧、涂层整理属于现有技术,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机氟树脂乳液,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涂层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首次在染色织物涂层整理工艺中加入防染料迁移整理,使得染料具有很好的耐溶剂迁移牢度,从而避免了因其它整理剂中含有有机溶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引起的染料迁移现象,沾色程度最高达到5级;
(2)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防油和油光效果,以及优异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同时整理后的织物表面没有色点、色花缺陷;
(3)本发明的整理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整理时间短,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