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码图形的制作方法和解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32361.3 | 申请日: | 2013-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0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 发明(设计)人: | 顾翠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翠标 |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7/00;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胡上海 |
| 地址: | 中国澳门宋玉生广场*** | 国省代码: | 中国澳门;8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图形 制作方法 解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码图形的制作方法和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条码/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与一维码相比,二维码不断能存储字母和数字还能存储汉字、数字和图片等信息,因此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要广得多,随着带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二维码的应有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二维码有很多编码标准,即不同的码制,其中QR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编码标准,是一种开放的标准,本申请中,引用已有的QR码的编码标准。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二维码一般是一个二维码图形只包括一类信息,也即是一个符合QR码标准的二维码图形,解码后只能得到一条固定的信息,如需传输不同类别的信息,就需要采用两个或多个二维码图形。此外,同一个二维码图形,对所有安装有通用二维码解码软件的智能设备来说都是公开的,不利于私密信息的传播,尤其不利于涉及财务等敏感信息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在传输公开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安全传输私密信息的二维码图形制作方法及对其进行解码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码图形的制作方法,用于将待编码信息制作为二维码图形,该待编码信息包括公开的第一类信息和私密的第二类信息,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第一类信息进行编码,生成第一数据组;
S2:对第二类信息进行编码、加密,生成第二数据组;
S3:将所述第一数据组、自定义的分隔符和第二数据组按顺序连接成第三数据组;
S4:由所述第三数据组生成二维码图形。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编码步骤采用QR码标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编码步骤采用QR码标准,加密步骤采用Base64标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按照QR码标准由第三数据组生成二维码图形。
作为优选,所述自定义的分隔符采用QR码标准中的终止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维码图形的解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扫描二维码图形,得到第三数据组,
S2:检测所述第三数据组中是否包含自定义的分隔符,如包含则执行步骤S31,否则执行步骤S32:显示报错信息;
S31:提取第三数据组中位于分隔符之后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组,然后对该第二数据组进行解密和解码得到私密的第二类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自定义的分隔符采用QR码标准中的终止符。
作为优选,其中步骤S31中的解密步骤采用Base64标准、解码步骤采用QR码标准。
作为优选,在执行步骤S31的同时还执行步骤4:提取第三数据组中位于分隔符之前的数据作为第一数据组,然后对该第一数据组进行解码得到公开的第一类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加密手段,实现私密信息的安全传输,通过采用分隔符,同一二维码图形可承载两类或两类以上信息,实现一码两用甚至多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二维码图形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二维码图形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采用的一个二维码图形。
图4为采用现有技术对图3所示的二维码图形进行解码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二维码图形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首先声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Base64标准和QR码标准均为开放的标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得相关技术资料,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二维码图形的制作方法中,待编码为二维码图形的信息包括公开的第一类信息和私密的第二类信息,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第一类信息进行编码,生成第一数据组;
S2:对第二类信息进行编码、加密,生成第二数据组;
S3:将所述第一数据组、自定义的分隔符和第二数据组按顺序连接成第三数据组;
S4:由所述第三数据组生成二维码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翠标;,未经顾翠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