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片机加电启动时信号稳定性的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0000.5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机 启动 信号 稳定性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片机加电启动时信号稳定性的电路。
背景技术
MCU(MicroControllerUnit) 微控制器, 主要包括单片机、ARM等,其广泛应用于测控系统、智能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接口、智能民用产品、消费电子领域。MCU拥有丰富的I/O资源,其可以接入多种应用设备,MCU通过对I/O施加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与其相连的外围应用设备。控制信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外围应用设备的运行质量。
在电路中控制信号主要用于选通或者使能,选通是指选择通过选通端的控制信号进行电路或者传输信道的选择,使能是指通过选通端的控制信号使电路工作正常,选通或者使能主要通过将有效信号接通来实现有效信号的同行,将无效信号设置在高阻态,从而滤除无效信号。
在以芯片或者门电路的控制信号为输入端的电路中,只有当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有效时,整个电路才能正常工作。
通常设计人员在MCU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设置上电复位电路,保证MCU 微控制器输入电压的稳定性,正是由于复位电路的存在,基本保证了MCU 微控制器的正常运行,设计人员就没有考虑在MCU 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设置输出信号稳定电路,而是将MCU微控制器输出信号直接进行转换、放大到外围应用需要的强输出信号,以驱动功率管、电磁阀和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被控制设备的执行元件,使外围应用设备工作。
不过MCU微控制器加电启动时,从MCU微控制器开始加电到内部程序加载完成,再到工作状态正常,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MCU微控制器的输出引脚会输出一个不稳定的信号,可能为高电平也可能为低电平,甚至会在高低电平之间来回震荡而形成不规则波形,这种不稳定信号,经过放大后,传输给外围应用设备,会造成设备的错误动作,严重时候会造成设备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MCU加电启动时,仅采用上电复位电路来保证MCU微控制器工作电源的稳定性,从而实现MCU微控制器输出信号的稳定,这个技术方案还存在无法消除MCU微控制器启动的一段时间,输出端信号不稳定,而导致设备的错误动作,严重时候会造成设备故障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单片机加电启动时信号稳定性的电路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单片机加电启动时信号稳定性的电路,包括VCC电源、MCU第一信号端、MCU第二信号端、输出设备、地信号GND、第一NPN三极管T1、第二NPN三极管T2、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连接VCC电源,电阻R1的另一端与MCU第二信号端、第二NPN三极管T2的基极、第一NPN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MCU第一信号端,第一NPN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第二NPN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第二NPN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输出设备的信号控制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采用MCU第一信号端和第一NPN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将MCU第一信号端的信号作为控制第一NPN三极管T1导通的控制信号,采用第一NP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第二NPN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将第一NPN三极管T1的导通作为第二NPN三极管T2导通的控制信号,同时还通过MCU第二信号端和第二NPN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来弥补第一NPN三极管T1作为第二NPN三极管T2控制信号端的不足,总的来说就是利用第一NPN三极管T1的导通和MCU第二信号端的低电平将第二NPN三极管T2的基极电压拉低,使第二NPN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实现集电极输出信号的高阻态,去除无效信号的干扰,只有MCU第一信号端的信号为“0”, MCU第二信号端的信号为“1”的正常信号才被输出。其中电阻R1为高阻值电阻,电阻R1为10K欧姆级的电阻,充分实现高阻态的形成,同时也保证本发明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0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数据采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数显编码工装通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