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用药物递送的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28215.3 | 申请日: | 200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B·阿斯加里恩;M·A·乔罕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尔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M37/00;A61K9/00;A61K45/00;A61K47/32;A61P27/02;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建;黄革生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药 递送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0780045635.1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07年11月8日,名称是“眼用药物递送的装置与方法”。
发明背景
A.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治疗剂的可植入药物递送装置和递送方法的领域。本发明独特的药物递送装置是由包括基于苯乙烯的热塑性弹性体聚合物的材料组成的眼用药物递送装置。本发明的其他具体方面涉及眼后段疾病的治疗,诸如由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所致的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B.发明背景
向眼部的药物递送对临床医师而言存在许多挑战。用于眼病治疗的药物的全身施用,因为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的血眼屏障,导致药物在疾病部位的有限的生物利用度。尽管增加药物的全身剂量可增加眼内的生物利用度,但有全身毒性的相关危险因而限制了全身药物的使用。
对眼部的局部药物递送常由于角膜与巩膜的存在导致药物进入眼的有限的吸收。此外,眨眼机制导致局部施用药物的大部分的去除,进一步限制了吸收。尽管一些药物递送至后段可能发生,但其常为亚治疗性的。
药物的玻璃体内注射可导致药物向后段的有效的递送。但是,通常需要多次注射,这将带来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对晶状体的损伤和眼内感染。
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递送至眼部的各种药物递送装置已有描述。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40219181描述了贮库内包括药物核心的眼内药物递送的独特装置。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40133155描述了包括非线性体部部分的眼内植入的装置,其包括可再填充药物的管腔。这类装置是否可改善药物至后段的生物利用度尚不清楚。热塑性苯乙烯弹性体是基于苯乙烯共聚物的材料。该材料已用于压力敏感性透皮递送系统(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40219198)和涂紫杉醇的支架(Expres s2TM,Bos ton Scientific)的制备,但作为眼用药物递送装置未曾描述。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由基于苯乙烯的热塑性弹性聚合物和活性剂组成的药物递送装置,其提供了活性剂在个体中向部位的控制释放。本发明的药物递送装置与生物溶蚀装置相比,具有在较长的时间段里提供药物释放、并且没有生物溶蚀副产物、诸如酸类和醇类的毒性或炎性作用的优点。一般地,本发明的装置易于使用可商购获得的纯净形式、且非常便宜的材料进行制备。另外,基于苯乙烯的热塑性弹性聚合物是已知安全的,用作医用装置是可接受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可用于将活性剂、诸如药物在个体中递送至部位的医用装置。例如,在特别的实施方案中,医用装置包括安装插入个体中在个体眼近处的体部,该体部包括苯乙烯弹性体骨架和与骨架接触的药物。递送可至眼睛的任意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药物被递送至眼睛的后段。将眼睛的“后段”定义为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玻璃体。
“苯乙烯弹性体骨架”是加入苯乙烯的共聚物骨架。术语“骨架”是指本发明聚合物的物理结构,其在下文中将详细阐述。苯乙烯弹性体骨架可包含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的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苯乙烯弹性体骨架是SEBS。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药物或活性剂在医用装置制备期间被加至聚合物骨架中。
活性剂可以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活性剂。例如,活性剂可以是选自以下类别的药物:抗血管生成药、抗青光眼药、抗感染药、抗炎药、生长因子、免疫抑制药和抗过敏药。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活性剂是可用于脉络膜、视网膜下、或视网膜等任何原因的新血管形成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例如,抗血管生成药可以是醋酸阿奈可他、4,9(11)-孕甾二烯-17α,21-二醇-3,20-二酮、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培加他尼、或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TKi)。抗血管生成药是可用于新血管形成,诸如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的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治疗中的治疗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尔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爱尔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8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