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室外墙的现浇混凝土PVC空心管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8123.5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薛炳泉;陈鸿根;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室 外墙 混凝土 pvc 空心 管墙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构造,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板,尤其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构建的用于地下室的PVC空心管混凝土围护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地下室结构正在向纵深求空间,且体量较大,因而地下室的外侧墙板周长越来越大,墙厚越来越宽。墙体的加厚导致混凝土用量的增加;同时,因为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中水胶用量较大,集料较细,地下室所处位置导致外墙养护困难;又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难以导出和温差影响等因素,造成各类开裂,这对地下室外墙防水与使用功能带来了隐患。
为了减少地下室外墙开裂带来的不利影响,现有技术中常采用设置较多的约束构造钢筋、设置膨胀带(后浇带)、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技术方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373714A公开了一种减少地下室外墙开裂的配筋构造,包括地下室外墙框架柱,在所述框架柱两侧设置若干附加水平钢筋,所述附加水平钢筋贯穿框架柱。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130989A公开了一种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注养护工艺,来防止和控制混凝土早期降温中产生的裂缝。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厚墙带来的问题,从而无法根本解决地下室外墙收缩裂缝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现浇混凝土PVC空心管墙板,通过结构改进,既解决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产生裂缝的问题,又能防止地下室外墙由于内外温差等因素造成的开裂。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现浇混凝土PVC空心管墙板,由底部的第一实心段墙体、中间的空心管墙体和顶部的第二实心段墙体构成,所述中间的空心管墙体主要由分布在墙体内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上、下连接实心段墙体的多个塑料管、钢筋以及围绕塑料管浇注的混凝土构成,相邻塑料管的轴间距为200~300毫米,塑料管壁与墙体表面间的距离不小于100毫米,塑料管壁厚为1~2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实心段墙体,可以使墙体载荷直接传至筏板,并便于施工缝节点处理。所述第二实心段墙体可以为楼板钢筋提供锚固长度,且能保证上部墙体与楼面荷载被均匀地传至中间的空心管墙体。所述塑料管为PVC空心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实心段墙体的高度为300~500毫米;所述第二实心段墙体的高度为600~800毫米。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实心段墙体的高度为300毫米;所述第二实心段墙体的高度为600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料管的顶部设有封闭的管帽,塑料管的底部设有用于插接止水钢板的凹槽,所述塑料管下端经止水钢板与第一实心段墙体连接。设置管帽可以防止上部的混凝土坠落至管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塑料管距墙体迎水面的距离大于塑料管距墙体内侧面的距离,塑料管距墙体内外侧最小净距之和大于或等于250毫米。为保证混凝土振动棒可插入,最小净距应大于等于60毫米。
在确定多层胶合板模板规格后,也即确定了对拉螺栓横向间距。因而,相邻塑料管的轴间距为200~230毫米,净距为90~120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外墙厚度为350~400毫米时,所述塑料管的直径为110~140毫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塑料管的中部上下1米范围内设置2道束节,所述束节固定在塑料管上,束节周围设有井字形抱筋结构,所述抱筋结构与墙体水平钢筋连接固定。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空心的塑料管上浮或倾斜,保证空心管的垂直度与水平定位的正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墙体与立柱连接处,所述塑料管与立柱最近的一侧与立柱的距离不大于柱宽且不小于200毫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迎水面设有钢丝网抗裂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PVC空心管,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计算表明,在分别具有11.80%和16.72%的空心率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外墙抗弯承载能力不小于实心墙,抗剪刚度削弱很小,但混凝土用量却可减少。当确保空心塑料管距墙体内外侧最小净距之和大于或等于250毫米时,墙体变厚,空心管直径可以扩大,空心率可以提高,则混凝土用量更可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越发明显。
2.由于本发明在墙体内设置了空心管,在混凝土固化释放水化热的阶段,能够将热量沿空心管快速传递,解决了因水化热难以导出导致的开裂问题;对后期的温差影响,也能够通过空心管的过度,减小应力影响,防止裂缝发生,因而能够适应地下室环境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8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