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26672.9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储婷婷;叶斌;钱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威迪森油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8 | 分类号: | C08L33/08;C08L33/12;C08L93/04;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14;C09F1/04;C09D11/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树脂 松香 混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油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主要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生成的均聚物或与其他烯类单体生成的共聚物。由于其涂膜紧密,抗CO2、SO2的渗透性好,通常具有较好的硬度、光泽及良好的耐水性、耐酸碱性、耐候性和耐污染性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水性油墨的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配方中80~85%的二甲苯加入反应器中,氮气保护下,搅拌、加热至55~60℃,滴加单体与82~88%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液,滴加时间为2~2.5h,滴加完后在85~90℃反应1.5~2h;
2)将其余的二甲苯与其余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后,滴入反应器中,继续反应1~1.5h,然后加入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混合均匀得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
所述的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其制备方法为:将松香粉碎,加水后加热熔化,氮气保护下加入脱色剂,调整温度至280~300℃进行脱色,脱色至松香的色号为3.2~3.8;再降温至180±5℃,加入催化剂和富马酸,升温至220~225℃,反应4.5~5h,再加入季戊四醇或丙三醇,在220~225℃反应1.5~2h,取样检测酸值为168~169mgKOH/g,即得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
所述单体与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质量比为2:1~1.5。
所述的单体为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过氧化苯甲酰(BP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
所述二甲苯与单体的质量比为20~26:1。
所述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占单体质量的1~5%。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丙烯酸树脂中加入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获得了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该混合型树脂可满足水性油墨的使用要求,同时产品在粘接性、耐候性、耐碱性、耐氧性、耐臭氧性、耐光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制备:将松香粉碎,加水后加热熔化,氮气保护下加入脱色剂,调整温度至280~300℃进行脱色,脱色至松香的色号为3.2~3.8;再降温至180±5℃,加入催化剂和富马酸,升温至220~225℃,反应4.5~5h,再加入季戊四醇或丙三醇,在220~225℃反应1.5~2h,取样检测酸值为168~169mgKOH/g,即得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
1)将配方中1600g的二甲苯加入反应器中,氮气保护下,搅拌、加热至55~60℃,滴加80g丙烯酸丁酯(BA)和20g丙烯酸(AA)与4.4g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液,滴加时间为2~2.5h,滴加完后在85~90℃反应1.5~2h;
2)将400g二甲苯与0.6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后,滴入反应器中,继续反应1~1.5h,然后加入50g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混合均匀得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
实施例2
1)将配方中2000g的二甲苯加入反应器中,氮气保护下,搅拌、加热至55~60℃,滴加5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0g丙烯酸(AA)、20g过氧化苯甲酰(BPO)与3.4g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液,滴加时间为2~2.5h,滴加完后在85~90℃反应1.5~2h;
2)将350g二甲苯与0.6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后,滴入反应器中,继续反应1~1.5h,然后加入75g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混合均匀得丙烯酸树脂与松香树脂混合型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威迪森油墨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威迪森油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教育学习系统的智能进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角度调节参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