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26625.4 | 申请日: | 2013-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0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菊文;李光明;贺文智;盛力;施鼎方;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教学 实验 废弃物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由料槽(2)、热解反应器(3)、弯头(5)、气液收集器(6)、冷凝器(7)、气液输送管(8)、气液分离器(9)、接油杯(10)和废气排放管(11)组成,其特征在于:热解反应器(3)水平放置,冷凝器(7)垂直放置,热解反应器(3)内设有热电偶,热解反应器(3)一端连接进气管(1),另一端与弯头(5)相连,热解反应器(3)中央设置加料用料槽(2),弯头(5)与冷凝器(7)上端相连,冷凝器(7)上端内部设置圆弧形热解气液收集器(6),冷凝器(7)内设有斜管(8),斜管(8)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75-80°,气液收集器(6)的出口连接斜管(8),气液分离器(9)呈倒圆台形,位于冷凝器(7)下方,气液分离器(9)另一端连接接油杯(10);废气管(11)一端与气液分离器(9)上端相连,另一端经弯管后通入酸性液体吸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热解反应器(3)与弯头(5)通过密封圈和快开卡套连接,弯头(5)与冷凝器(7)通过密封圈和快开卡套连接;气液分离器(9)与接油杯(10)通过密封圈和快开卡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8)为热解气液输送管,若干根斜管(8)平行布置,均匀分布于冷凝器(7)内,斜管(8)根数为2-5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7)内设置有一热解废气排放管(11),其一端与集油杯(10)相连,另一端通过冷凝器内壁引出并经2组酸性液体吸收装置吸收后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7)内冷凝水通过泵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使用时,将热解反应器(3)放置于加热装置(13)内,进气管1与氮气瓶相连,加热装置(13)与温度程序控制器(1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内的加热元件采用硅碳棒,加热温度最高为1100℃,双层壳体结构,炉膛采用氧化铝多晶体纤维材料,具有温场均衡、表面温度低等特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教学实验的废弃物热解一体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程序控制器(12)采用10段程序控温系统,移相触发、可控硅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6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