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温度曲线斜率控制的功率器件过温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6056.3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9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康现伟;王胜勇;卢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温度 曲线 斜率 控制 功率 器件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曲线斜率控制的功率器件过温保护方法,应用于所有基于NTC热敏电阻进行温度保护的功率器件。
背景技术
变频器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IGBT或者晶闸管等功率器件,功率器件由于工作时通过较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再加上较高的载波频率,是变频器产品中最大的发热源,温升相对较高,功率器件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变频器的可靠性,如果散热不好,将直接导致功率器件的损坏,因此功率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增加相应的过温保护功能。
传统的功率器件过温保护主要有两种方法:1、直接利用功率器件内部的NTC热敏电阻;2、通过在散热器上固定一个NTC热敏电阻(尽可能靠近功率器件),NTC热敏电阻通过外部电路将电阻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送入CPU的AD进行处理,将得到的温度值与过温保护设定值进行对比,如果检测值高于设定值,则认为过温,如果低于设定值,则认为正常。传统过温保护方法设计的过温保护设定值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是80℃,当检测到NTC热敏电阻温度达到80℃时,开始过温故障保护,封锁PWM(脉冲宽度调制)。
但是上述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1、前者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有些功率器件内部没有设置温度检测,即使内部有温度检测,也由于功率器件内部的安规问题,这些温度检测输出必须通过光耦隔离后才能送给CPU处理,这将增加电路设计的复杂性;2、后者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外部NTC热敏电阻与功率器件最热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导致两者的温差与散热器的散热材料存在较大的关系,特别是当功率器件温度急剧上升时,由于热传递速度的限制,热量的传递有个过程,存在一个滞后,使得两者之间的温差将会更大,在某些工况下,如果功率器件温度急剧上升,此时仍然按照固定的过温保护点进行保护,可能导致过温保护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过温保护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温度曲线斜率控制的功率器件过温保护方法,不但可以有效解决过温保护可靠性问题,而且还可以对风机是否正常运行进行判断处理。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温度曲线斜率控制的功率器件过温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变频器内的功率器件外部的散热器上增设NTC热敏电阻,变频器上电后,检测NTC热敏电阻的初始温度作为环境温度;
2)变频器运行后,当检测到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值相对环境温度超出20℃时,每隔一个周期T计算一次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累计计算n(n取整)个点的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后,求出变频器运行nT时间段内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K1;
3)在下一个nT时间段内重新按照步骤2)计算变频器运行第二个nT时间段内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K2;以此类推获得变频器运行第i个nT时间段内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Ki,其中,i=3,4,5,…;
4)当检测到步骤3)中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Ki(i=1,2,3,…)≤1时,判断风机正常运行,过温保护设定值取过温保护默认值;当检测到NTC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Ki连续多次>1时,就判断风机没有运行,同时根据实测的斜率平均值Ki的大小分档降低过温保护设定值:斜率平均值Ki相对1越大,过温保护设定值相对过温保护默认值降低的幅度越大(反之越小);
5)根据步骤4)设置的过温保护设定值,一旦检测到NTC热敏电阻的温度超过过温保护设定值,变频器报出过温保护故障,封锁PWM输出,电机自由停机。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4)中分档降低过温保护设定值,具体为:
a、当1<Ki≤2时,过温保护设定值取过温保护默认值减去5℃;
b、当2<Ki≤4时,过温保护设定值取过温保护默认值减去10℃;
c、当Ki>4时,过温保护设定值取过温保护默认值减去15℃。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中周期T取2ms,n取100,时间段nT即为0.2s。
所述步骤4)中过温保护默认值设置为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式纯水机
- 下一篇:浅水管道施工多功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