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6044.0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6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霞;李岩军;刘宇;刘洪涛;詹智华;余越;董明会;晁晖;贾琰;崔佳;王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调压 变压器 过程 动态 模拟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模拟试验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用中性点有载调压方式的特高压变压器中,由于中性点调压变和补偿变的线圈匝数占整个变压器匝数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当调压变发生内部匝间故障时,变压器主体变差动保护感受到差流比较小,主体变差动保护灵敏度不够。所以在原有主体变保护的基础上,增设了调压变和补偿变的差动保护,以提高调压变和补偿变匝间故障时的灵敏度。此时由于单独配置的调压变和补偿变的差动保护主要是用来提高轻微故障下的灵敏度,所以无需为其配置差动速断保护。
调压变保护对调压变内部故障非常灵敏,虽然变压器有载调压时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相对主体变差动保护微弱得基本可忽略,但对于调压变差动保护却不能忽略。本发明人经长期观察,大量分析发现必须合理配置调压变差动保护,需要考核变压器有载调压时调压变差动保护的灵敏性与可靠性:调压变差动保护就是在调压过程中不应该有误动作,或者区外故障时误动作,同时也应避免区内故障时不动作。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变压器有载调压模型,考验保护在相应工况下的动作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动态模拟仿真系统中特高压变压器保护装置在有载调压过程下的性能检测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变压器的正调压和负调压过程;所述方法通过调压系统和顺序控制系统实现;所述调压控制系统包括:主体变压器;所述主体变压器一次侧输入端设有极性开关和分接抽头;所述顺序控制系统由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组成;
所述正调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1)将所述极性开关接到所述变压器最小档位处;
(1-2)将所述变压器的分接抽头Dn设置在所述档位Dn处;
(1-3)将所述分接抽头Dn和Dn-1分别设置在所述档位Dn和Dn-1处;
(1-4)将所述分解抽头Dn-1设置在所述档位Dn-1处;
所述负调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1)将所述极性开关接到所述变压器最大档位处;
(2-2)将所述变压器的分接抽头Dn-1设置在所述档位Dn-1处;
(2-3)将所述分接抽头Dn-1和Dn分别设置在所述档位Dn-1和Dn处;
(2-4)将所述分接抽头Dn设置在所述档位Dn处;
其中n为1-1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每个所述分接抽头均与开关串联;所述分接抽头间共同串联一个相互并联的旁路开关和电阻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正调压过程中步骤(1-1)中通过所述顺序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极性开关换挡。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正调压过程中步骤(1-2)中的分接抽头Dn经与其串联的开关SW1引出且调档前所述开关SW1闭合,所述分接抽头Dn-1经开关SW2引出且调档前与其串联的开关SW2断开,所述旁路开关调档前断开,则分接抽头Dn位于档位Dn处。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正调压过程中步骤(1-3)中经所述顺序控制系统设定延时T1闭合所述开关SW2,则所述分接抽头Dn和Dn-1分别经电阻器跨接档位Dn和Dn-1;
所述T1为0~1秒,所述T1为60毫秒。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过程的动态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正调压过程中步骤(1-4)中的经所述顺序控制系统设定延时T2断开所述开关SW1,所述分接抽头Dn-1经所述电阻器接到档位Dn-1;
经所述顺序控制系统经设定延时T3闭合所述旁路开关,所述分接抽头Dn-1位于档位Dn-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杀伤性污垢释放涂料体系
- 下一篇:高折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