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25937.3 | 申请日: | 2013-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杰;薛向东;邹国漳;张春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A61K31/12;A61K31/704;A61K9/14;G01N21/64;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药物 分子 复合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剂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因其形貌大小可控、易于修饰、多功能化和高载药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诊疗、肿瘤成像和药物递送等前沿领域。尤其在药物递送方面,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被用于载运药物达到靶向性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这些纳米材料包括无机纳米粒子,如金纳米粒、氧化硅纳米粒和碳纳米材料等,以及有机纳米材料,如胶束、脂质体和树状分子等。揭示这些纳米材料在亚细胞结构单元上的行为对于设计新型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多数药物递送系统不具有可示踪性,其进入细胞后,很难确定其在细胞内的真正位置。
目前,最常用的示踪方法是对这些递送系统进行荧光标记,然而荧光标记的方法有许多不足:(1)当药物递送系统被荧光分子化学标记后,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可能发生改变;(2)这些被荧光分子标记后的药物递送系统有可能具有与原来递送系统不同的细胞内吞机制;(3)被标记的荧光分子有可能在细胞内的复杂环境中被水解下来而“遗落”在生物体内的其它位置,而不代表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真正位置。因此,本领域需要发展一种具有荧光自定位功能的药物递送系统,示踪其在生物体内的真正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通过载体与药物分子之间的荧光变化对药物在空间上的释放过程进行荧光可视化监测,克服了目前荧光标记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包括自聚发光分子通过环境响应性化学键与荧光药物分子连接形成的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物。
优选地,所述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是自聚发光分子通过环境响应性化学键与荧光药物分子连接形成的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物自组装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自聚发光分子带有活性官能团。
优选地,所述活性官能团选自氨基、羧基、羟基、巯基和叠氮。
优选地,所述自聚发光分子选自四苯基乙烯和硅杂环戊二烯。
优选地,所述环境响应性化学键选自酶敏感的脂键,pH敏感的腙键、脲键和希夫碱,氧化还原敏感的二硫键和葡萄糖敏感的硼酸键。
优选地,所述荧光药物分子选自阿霉素、姜黄素、阿柔比星、佐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本发明中,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因此本文中二者的含义相同,可以替换。
自聚发光分子是2001年唐本忠教授等报道的一种在聚集状态下诱导发光的分子,因此自聚发光分子又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是指在分离情况下不发光,而在聚集状态下诱导发出荧光现象的分子。本发明的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中,自聚发光分子通过环境响应性化学键与荧光药物分子连接形成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物,自聚发光分子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将能量转给荧光药物分子,荧光药物分子通过聚集诱导淬灭机制发生荧光淬灭,因此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没有明显的发荧光现象。当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环境条件(比如pH环境、氧化还原环境或酶环境等)改变时,环境响应性化学键被打开,自聚发光分子与荧光药物分子分离,然后自聚发光分子发生聚集诱导发光现象,荧光药物分子的荧光淬灭机制消失,发出荧光。通过上述荧光现象的变化对药物在空间上的释放过程进行荧光可视化监测。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
(1)使自聚发光分子与荧光药物分子接触,形成环境响应性化学键,得到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物;
(2)将所述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物溶于可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配成悬浮液,然后将所述悬浮液在超声条件下滴加到水中,制得所述荧光药物分子复合纳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5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