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4891.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5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叶;秦明宽;蔡煜琦;陈祖伊;何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罗立冬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 盆地 基底 成熟度 成矿 潜力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大型沉积盆地蚀源区火成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与地壳成熟度的判别,进而评价盆地的铀成矿潜力评价。
背景技术
区域铀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表明,铀矿对成熟陆壳具有明显的趋附性,铀矿与成熟陆壳在空间上存在依存联系,成盆期前的构造背景对后期盆地内铀矿化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影响作用。目前,地壳成熟度的研究多集中在造山带,对于盆地,尤其是对大型叠合盆地地壳成熟度的研究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法,难度较大,因此,十分必要开展大型叠合盆地基底成熟度厘定技术攻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包括蚀源区火成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与地壳成熟度的判别方法,目的是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对大型沉积盆地盆缘蚀源区的火成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成熟度进行判别并按成熟度高低进行铀源条件优劣性排序,为大型沉积盆地铀成矿潜力评价提供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盆缘蚀源区不同地质时代的火成岩岩石样品;
步骤S2:对采集的火成岩岩石样品进行氧化亚铁量测定和主次成分量测定;
步骤S3:根据步骤S2的成分测定结果厘定岩石系列,并计算相应的地壳厚度;
步骤S4:依据步骤S3计算结果厘定岩石系列的归属并推断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成熟度,评价盆地铀成矿潜力。
如上所述的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按照火成岩生成的时间排序,根据主次成分量测定结果计算FeO/MgO、K2O/Na2O;制作SiO2-K20图来厘定岩石系列;根据K60与地壳厚度的依赖关系计算相应的地壳厚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其中:步骤S1中所述的火成岩岩石样品为矿前期不同地质时代的火成岩岩石样品。
如上所述的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4具体分为:
(4.1)当地壳厚度为12-17km,发育以拉斑系列为主的的火成岩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且FeO/MgO<0.7、K2O/Na2O<0.6,为不成熟岛弧;
(4.2)当地壳厚度为17-35km,发育钙碱性火成岩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岩,0.7<FeO/MgO<1、0.6<K2O/Na2O<0.8,为成熟岛弧;
(4.3)当地壳厚度为30-70km,发育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火成岩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岩或流纹岩,且FeO/MgO>1、K2O/Na2O>0.8,为成熟的大陆边缘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设计方法切入点深,从控制铀成矿的源头入手,更好的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2)采集样品对象、分析测试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
(3)本方法是基于对中央亚洲活动带(中国境内段)内9个典型盆地盆缘蚀源区的基底成熟度研究成果以及与已知产铀盆地基底成熟度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能够适用于其他地区,涵盖面广、有效性高、适用性强、准确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沉积盆地基底成熟度与铀成矿潜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盆缘蚀源区不同地质时代的火成岩岩石样品
例如在盆地周缘蚀源区采集矿前期(前盆地期或盆地沉积期但先于砂岩铀矿成矿)不同地质时代的火成岩岩石样品,样品要求新鲜无蚀变,重约200-300g。
步骤S2:对采集的火成岩岩石样品进行氧化亚铁量测定和主次成分量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4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