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4605.3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贵行;本岛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航空电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成被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JP-A2004-55463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和通过壳体保持的接触件。接触件从上面被压入配合到壳体中。
如图2所示,在WO2008/139554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和通过壳体保持的接触件。壳体由两个构件形成。每个接触件经由嵌件注塑被部分地嵌入到壳体的一个构件内。
对于JP-A2004-55463中的连接器,要求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当接触件被压入配合到壳体中时接触件的被固定部通过的区域。相应地,当从外侧看壳体的外表面时接触件是可见的。因此,接触件可能被暴露于通过壳体的外表面的湿气或气体。接触件因此可能生锈。
WO2008/139554中的连接器具有在其底部处开口的孔。该孔位于接触件下面的右侧。相应地,接触件可以被暴露于通过壳体的底部的湿气或气体。接触件因此可能生锈。而且,当连接器连接至电路板时接触件可能被散溅的熔焊或焊料污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配置成(尤其是在匹配状态下)被较少地暴露、并且被较少地污染的接触件。
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配置成被安装在电路板上。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和壳体。接触件具有被固定部、接触部、弹簧部以及被保持部。被固定部配置成被固定至电路板。弹簧部支撑接触部。被保持部位于被固定部和支撑部之间。壳体具有侧壁部和底部。侧壁部在预定方向上位于弹簧部外侧并且保持被保持部。底部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簧部的下面。壳体具有在弹簧部的下表面和底部之间的间隙。沿竖直方向从下面看连接器时以及沿预定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时,除了被保持部之外底部和侧壁部隐藏的接触件。
通过研究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通过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的目标的认识和对其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一种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另一种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4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局部仰视图;
图7是说明图3的连接器的制造过程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8是说明图3的连接器的制造过程的另一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9是与图4类似的示出弹簧部最大程度地弹性变形的剖视图。
虽然本发明容许各种修改和替换或备选的形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中的示例示出并将在此详细地描述。然而应该理解,附图以及对其的详细描述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的形式,而是相反的,意图在于覆盖落入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全部修改例、等价例以及替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3至6,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配置成被安装至电路板(未示出)上使用。连接器10包括多个接触件20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50,每个接触件由导电材料制成。连接器10可以还包括例如加强构件的金属构件,外壳或压紧夹具(hold-down)。
如图3、5和6所示,接触件20被分为两组。两组中的每一组的接触件20沿Y方向(节距方向)布置。这两组中的一组的接触件20与这两组的另一组的接触件20在X方向上(预定方向)分别背对背布置。如图4所示,这两组的一组的接触件20和这两组的另一组的接触件20在X方向上相对于壳体50的中间对称地布置。
如图4所示,每个接触件20具有配置成被固定至电路板(未示出)的被固定部22、通过壳体50保持的被保持部24、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以及通过弹簧部26支撑的接触部30。在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匹配的匹配状态下,接触部30连接至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接触件。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部30通过弹簧部26的端部支撑。接触部30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由于弹簧部26的弹性,因此配置的接触部30是可移动的。弹簧部26设置有突出部32。根据本实施例的突出部32在X方向上向内突出。突出部32在X方向上面对接触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航空电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航空电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4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