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种保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1981.7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黄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种 保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保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菌种保存管。
背景技术
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将构建好的菌种进行低温甚至超低温(-80℃)保存;由于构建一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菌种的周期较长,常常也需要将一些构建过程中的细菌进行低温(比如-20℃)保存。
在实际中,常常需要将这些低温保存的细菌进行接种活化,以进行基因工程中的下步构建工作,或者将超低温保存的菌种进行接种活化和放大生产。在接种操作时,常常采用接种环进行接种,如果接种环灭菌不充分,会造成珍贵的菌种被污染,这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或者,为了让接种环灭菌充分,常常需要额外的操作时间,如果同时接种不同的保藏菌,则耗时更多,且相互交叉染菌的几率更大。
此外,菌种保存管一般都是放在保存盒里,然后放入冰箱中进行保存,为节约空间,保存管在保存盒里的排列比较紧密,又由于冰冻的原因,操作人员常常很难将保存的菌种从保存盒里取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菌种保存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盖和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内固定有向管体内延伸的接种环;所述接种环伸入管体的部分为螺旋状;所述管盖的顶部设置蘑菇状的凸起;所述管体的底部设置有向管体内腔凹陷的内凹结构。
优选地,所述管盖与管体为螺纹连接;所述管盖与管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环。
优选地,所述管盖外设置防滑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的管盖内固定有向管体内延伸的接种环,在将保存的菌种取出接种时,直接用保存管内的接种环进行划线接种,无需其他接种环,无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省时省工,大大降低菌种被污染的可能性。
2.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的接种环是一种顶部为椭圆状、其余部分为螺旋状的接种环,便于接种操作;当菌种进行低温甚至超低温(-80℃)保存时,菌种被冷冻成固态,接种时,拧开管盖则带动固定在其上面的接种环进行旋转,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出带有接种环的管盖。
3.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管盖外设置防滑纹,便于拧开管盖。
4.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在管盖的顶部设置蘑菇状的凸起,当保存管里的装好菌液后,将保存管放入保存盒(如96方格的保存盒),待要取出此保存管时,可以用手或者镊子等工具,夹住蘑菇状的凸起,便可以方便地取放保存管;由于凸起的设置,可以避免在用手取放保存管时,手的温度给菌种加热,从而导致菌种衰退加速的情况发生。
5.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管体的底部设置内凹结构,当保存管从低温甚至超低温(-80℃)取出时,工作人员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管盖顶部和内凹结构的边缘部分进行菌种的转移,避免手的温度给菌种加热,加速菌种的衰退;此外,内凹结构更利于保存管的平面放置,还可以保护瓶体不受外力损坏,提高了菌种保藏的安全性。
6.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管管盖外设置防滑纹,便于拧开管盖;管盖与管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环,其密封作用,避免保存菌在冷冻成固态前或者冻融时遗漏出来,也避免杂菌进入保存管中,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示管盖;2表示管体;3表示蘑菇状的凸起;4表示接种环;5表示内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盖(1)和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内固定有向管体(2)内延伸的接种环(4);所述接种环(4)伸入管体(2)的部分为螺旋状;所述管盖的顶部设置蘑菇状的凸起(3);所述管体(2)的底部设置有向管体内腔凹陷的内凹结构(5)。
优选地,所述管盖(1)与管体(2)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盖(1)外设置防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1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