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绿色复合饲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0049.2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台县张巷养猪场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4;A23K1/10;A23K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2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群发 绿色 复合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绿色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仔猪的饲养是整个养猪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仔猪的育成率和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由于仔猪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易发各种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改变传统饲料结构,用纯天然中药成分增强仔猪体格,提高抵抗能力,以期有效的降低发病率,这也是避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最佳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绿色复合饲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绿色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65-70、米糠饼15-18、干啤酒糟12-15、膨化大豆15-18、小麦次粉12-15、黄豆渣12-15、干豌豆荚8-10、花生秸秆8-10、鱼内脏粉3-4、磷酸氢钙2-3、鹅蛋壳1-2、淮山药1-2、小茴香籽1-2、胡麻仁0.5-1、韭菜籽1-2、砂仁0.5-1、食盐适量、诱食剂4-5,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薏仁油1-2、炒麦芽粉5-8、糙米粉4-5、杨梅粉5-6、陈醋1-2、枇杷叶2-3、蚌壳草1-2、云木香2-3、茯苓2-3、山楂叶2-3、布渣叶1-2、干柠檬片2-3、花生油18-20、燕麦粉30-40;制备方法是将枇杷叶、蚌壳草、云木香、茯苓、山楂叶、布渣叶、干柠檬片加水煎煮1-2小时,过滤得煎液,浓缩成稠膏,药渣烘干后,粉碎,加入炒热的花生油中拌炒10-15分钟;最后,将所得的稠膏,药渣及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制粒,即得。
所述的一种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绿色复合饲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玉米、米糠饼、干啤酒糟、膨化大豆、黄豆渣、干豌豆荚、花生秸秆、鹅蛋壳、小茴香籽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
(2)将淮山药、韭菜籽混合均匀,捣成泥状备用;
(3)将胡麻仁小火炒熟后,与砂仁混合均匀,研细备用;
(4)将余下所有组分与步骤(1)至步骤(3)得到的全部物料混合,控制水分,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造粒,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仔猪的生理特征为出发点,制备的饲料易消化、适口性好,饲料利用率高,再结合淮山药、胡麻仁、韭菜籽等原料,能够提高仔猪体质,增强抗病抗菌能力,小茴香籽、砂仁能够促进仔猪食欲,加快增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猪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得:玉米70、米糠饼18、干啤酒糟15、膨化大豆18、小麦次粉15、黄豆渣15、干豌豆荚10、花生秸秆10、鱼内脏粉4、磷酸氢钙3、鹅蛋壳2、淮山药2、小茴香籽1、胡麻仁0.5、韭菜籽2、砂仁0.5、食盐适量、诱食剂5,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薏仁油2、炒麦芽粉8、糙米粉5、杨梅粉6、陈醋2、枇杷叶3、蚌壳草2、云木香3、茯苓3、山楂叶3、布渣叶2、干柠檬片3、花生油20、燕麦粉40;制备方法是将枇杷叶、蚌壳草、云木香、茯苓、山楂叶、布渣叶、干柠檬片加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煎液,浓缩成稠膏,药渣烘干后,粉碎,加入炒热的花生油中拌炒15分钟;最后,将所得的稠膏,药渣及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制粒,即得。
本实施例的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米糠饼、干啤酒糟、膨化大豆、黄豆渣、干豌豆荚、花生秸秆、鹅蛋壳、小茴香籽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
(2)将淮山药、韭菜籽混合均匀,捣成泥状备用;
(3)将胡麻仁小火炒熟后,与砂仁混合均匀,研细备用;
(4)将余下所有组分与步骤(1)至步骤(3)得到的全部物料混合,控制水分,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造粒,即得。
本实施例在猪养殖场进行,随机选取120头健康的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头,标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喂食本发明的饲料,对照组喂食传统饲料,两组仔猪的喂养次数、喂养量、喂养时间均相同,连续喂养一个月,两组仔猪情况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台县张巷养猪场,未经凤台县张巷养猪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0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集成电路以及3D 图像传感器结构
- 下一篇:图像感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