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铜用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8546.9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6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张松岩;钱忆张;陈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帕齐尼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铜用涂料。
背景技术
防腐涂料,一般分为常规防腐涂料和重防腐涂料,是油漆涂料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涂料。常规防腐涂料是在一般条件下,对金属等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保护有色金属使用的寿命;重防腐涂料是指相对常规防腐涂料而言,能在相对苛刻腐蚀环境里应用,并具有能达到比常规防腐涂料更长保护期的一类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已成为涂料领域的重要的生力军,防腐涂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展前景可观。但传统产品逐渐改进完善,新的产品不断研发问世,要适应防腐市场和环保法规发展中新的标准和要求,尚需积极进取,持续创新,有权威表示防腐涂料的科研早以启动。人类对于海洋的研究一直不断,而在海洋中的资源,海洋的探索也在慢慢突进,在海洋中进展离不开表面涂层。中国对防腐涂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设计一种耐候性好,保光,耐酸雨腐蚀的防腐铜用涂料以满足市场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针对现有防腐涂料耐候性差,不耐酸雨腐蚀和附着力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腐铜用涂料。
技术方案:
一种防腐铜用涂料,由下列原料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法为:甲基丙烯酸树脂100份;异氰酸酯30-50份;乙酸正丁酯15-20份;二氧化硅20-25份;二甲苯10-15份;铬酸锶20-25份;固化剂8-10份;炭黑为15-20份;钛白粉为25-30份;四异丙基钛酸酯0.1-1份;甲基异丁基酮10-20份;镉黄5-10份;二丙酮醇10-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成份以质量份数表示法为:甲基丙烯酸树脂100份;异氰酸酯40份;乙酸正丁酯17份;二氧化硅22.5份;二甲苯12.5份;铬酸锶22.5份;固化剂9份;炭黑为17.5份;钛白粉为27.5份;四异丙基钛酸酯0.5份;甲基异丁基酮15份;镉黄7.5份;二丙酮醇12.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化剂为三乙烯四胺。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一种防腐铜用涂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产品变与铜结合力好,附着力达到1级;2、耐候性高,保光;3、产品抗蚀性好,耐酸雨腐蚀,可以广泛生产并不断代替现有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腐铜用涂料,其组成成份以质量份数表示法为:甲基丙烯酸树脂100份;异氰酸酯30份;乙酸正丁酯15份;二氧化硅20份;二甲苯10份;铬酸锶20份;三乙烯四胺8份;炭黑为15份;钛白粉为25份;四异丙基钛酸酯0.1份;甲基异丁基酮10份;镉黄5份;二丙酮醇10份。
产品与铜结合力好,涂膜厚100微米,附着力达到1级。
实施例2:
一种防腐铜用涂料,其组成成份以质量份数表示法为:甲基丙烯酸树脂100份;异氰酸酯50份;乙酸正丁酯20份;二氧化硅25份;二甲苯15份;铬酸锶25份;三乙烯四胺10份;炭黑为20份;钛白粉为30份;四异丙基钛酸酯1份;甲基异丁基酮20份;镉黄10份;二丙酮醇15份。
产品与铜结合力好,涂膜厚100微米,附着力达到1级。
实施例3:
一种防腐铜用涂料,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份以质量份数表示法为:甲基丙烯酸树脂100份;异氰酸酯40份;乙酸正丁酯17份;二氧化硅22.5份;二甲苯12.5份;铬酸锶22.5份;三乙烯四胺9份;炭黑为17.5份;钛白粉为27.5份;四异丙基钛酸酯0.5份;甲基异丁基酮15份;镉黄7.5份;二丙酮醇12.5份。
产品与铜结合力好,涂膜厚100微米,附着力达到1级。
以上实施例中的所有组分均可以商业购买。
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阐述,而不是限制,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该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帕齐尼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帕齐尼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8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