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7323.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通州区大达麻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2/00 | 分类号: | D01F2/00;D01F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26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纺丝 法制 纳米 抗菌 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衣食住行的安全问题,衣物不仅要求舒适、保暖或者凉爽,还要求衣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功能,比如抗菌性。服装的抗菌性一般是采用后整理法来实现,该法得到的抗菌性能不持久,且在后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到各种化学整理剂,化学成分会残留,反而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现在新兴的功能纤维法将抗菌成分与纤维混纺,该法得到的服装其抗菌效果持久,但是生产成本高,技术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将纳米银与棉纤维共混纺制得抗菌功能的纤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原液的制备:将棉纤维原料在90~110℃下与N-甲基氧化吗啉混合溶解,搅拌10~30min,得到棉纺丝原液,然后加入磷酸银,搅拌使磷酸银均匀的分散在棉纺丝原液中;
2)静电纺丝:将步骤1制得的纺丝原液加入到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内,然后将针头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正下方铺一层接地铝箔,铝箔与针头的距离为5~15cm, 纺丝原液在电场力作用下,拉成纳米级的纤维,得到纳米银抗菌纤维。
所述注射器针头直径为1~2mm。针头的直径直接影响纺成的丝的直径,针头直径太小,纺的丝太细,而且容易堵塞针头,针头直径太大,纺的丝太粗,得到的纤维抗菌效果降低。
步骤1)所述磷酸银与棉纺丝原液的质量比为1:20~30。磷酸银含量过低则达不到抗菌效果,磷酸银含量过高则不利于纺丝成型。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将纳米银与棉纤维共混纺制得抗菌功能的纤维,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原液的制备:将棉纤维原料在90℃下与N-甲基氧化吗啉混合溶解,搅拌10min,得到棉纺丝原液,然后加入磷酸银,搅拌使磷酸银均匀的分散在棉纺丝原液中;磷酸银与棉纺丝原液的质量比为1:20;
2)静电纺丝:将步骤1制得的纺丝原液加入到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内,然后将针头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正下方铺一层接地铝箔,铝箔与针头的距离为5cm, 纺丝原液在电场力作用下,拉成纳米级的纤维,得到纳米银抗菌纤维。
实施例2:
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原液的制备:将棉纤维原料在110℃下与N-甲基氧化吗啉混合溶解,搅拌10~30min,得到棉纺丝原液,然后加入磷酸银,搅拌使磷酸银均匀的分散在棉纺丝原液中;磷酸银与棉纺丝原液的质量比为1:30;
2)静电纺丝:将步骤1制得的纺丝原液加入到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内,然后将针头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正下方铺一层接地铝箔,铝箔与针头的距离为15cm, 纺丝原液在电场力作用下,拉成纳米级的纤维,得到纳米银抗菌纤维。
实施例3:
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银抗菌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原液的制备:将棉纤维原料在100℃下与N-甲基氧化吗啉混合溶解,搅拌20min,得到棉纺丝原液,然后加入磷酸银,搅拌使磷酸银均匀的分散在棉纺丝原液中;磷酸银与棉纺丝原液的质量比为1:25;
2)静电纺丝:将步骤1制得的纺丝原液加入到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内,然后将针头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正下方铺一层接地铝箔,铝箔与针头的距离为10cm, 纺丝原液在电场力作用下,拉成纳米级的纤维,得到纳米银抗菌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通州区大达麻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通州区大达麻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7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