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6695.1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3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能康;大泽文雄;浅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SM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基板与基板之间的连接的基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基板与基板的电连接中使用基板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插头,具有在外侧面部并列配置多个插头侧信号端子的突条状的插头部;插座,具有供插头部插入的插头插入槽且在该插头插入槽的内侧面配置多个插座侧信号端子。通过连接插座和插头并将插头部嵌入到插头插入槽内,使上述两种信号端子相互弹性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
这种基板连接器在插座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具备包括朝向连接方向的矩形导向槽的雌侧引导部,并在插头长度方向两端部具备端面从插头部端面向插座侧鼓起的形状的被引导体,通过将该被引导体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侧面以及连接器长度方向端面引导至导向槽的内侧面,使插头部嵌合于插头插入槽内的规定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这种基板连接器在形成于插座周边缘部的导向槽的对方侧开口边缘部上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倾斜成,对置面距离随着趋向基板侧变窄,当连接作业过程中插座与插头在水平方向发生错位时,通过使被引导体的侧边缘在倾斜面上滑动,以将被引导体引导至导向槽内,从而消除该错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97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当为了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而使导向槽周围的雌侧引导部周壁的壁厚变薄时,由于周壁强度不足,被引导体撞击周壁时有可能导致周壁破损。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周壁的强度,可考虑利用金属板材来加强周壁,这样,不可避免地使周壁随着该金属板材的厚度变厚,从而可能成为阻碍连接器小型化的原因。
另外,如果周壁的壁厚变薄,无法充分确保引导用倾斜面的水平方向距离,而且错位可调距离也变短。
因此,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可防止在进行连接作业时的定位部的破损。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并实现所期望的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包括:插头,其具有在外侧面部配置多个插头侧信号端子的突条状的插头部;插座,其在供各个所述插头部插入的插头插入槽的相互面对的内侧面部配置有多个插座侧信号端子,所述插头和插座的某一方具备雌侧引导部,该雌侧引导部具有朝向连接方向的雌侧导向槽,另一方具备插穿于所述雌侧导向槽的雄侧被引导体,在连接所述插头与插座时,通过将所述雄侧被引导体引导至所述雌侧导向槽的内侧面部,从而使各个所述插头部嵌合于各个所述插头插入槽的规定位置,其中,所述雌侧引导部的隔着所述雌侧导向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周壁部形成有凹状的回避用缺口部,并且,在两个所述周壁部之间具有与该周壁部平行配置的雌侧被引导体,所述雄侧被引导体具备供所述雌侧被引导体插入的朝向嵌合方向的雄侧导向槽,将所述雌侧被引导体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两侧面部引导至所述雄侧导向槽的内侧面部。
本发明的基板连接器的另一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具备形成在所述雄侧导向槽的对方侧开口边缘部的扩展部,该扩展部随着趋向对方侧而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扩展,而且/或者,在所述雌侧被引导体的对方侧端部具备连接器宽度方向宽度随着趋向对方侧而变窄的缩宽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基板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其具有在外侧面部配置多个插头侧信号端子的突条状的插头部;插座,其在供所述各个插头部插入的插头插入槽的相互面对的内侧面部配置多个插座侧信号端子,所述插头和插座的某一方具备包括朝向连接方向的雌侧导向槽的雌侧引导部,另一方具备插穿所述雌侧导向槽的雄侧被引导体,在连接所述插头与插座时,通过将所述雄侧被引导体引导至所述雌侧导向槽的内侧面部,从而使所述各个插头部嵌合于所述各个插头插入槽的规定位置,其中,所述雌侧引导部的隔着所述雌侧导向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周壁部形成有凹状的回避用缺口部,并且,在两个所述周壁部之间具有与该周壁部平行配置的雌侧被引导体,所述雄侧被引导体具备供所述雌侧被引导体插入的朝向嵌合方向的雄侧导向槽,从而将所述雌侧被引导体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两侧面部引导至所述雄侧导向槽的内侧面部,由此,在连接插头和插座时,能够避免被引导体接触易破损的雌侧导向槽的周壁部,因此,可实现该周壁部的薄壁化,从而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K株式会社,未经SM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6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