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多种燕尾导向装置的折弯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14827.7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梁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万利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燕尾 导向 装置 折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折弯模具,特别是一种带多种燕尾导向装置的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加工成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随着机械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成为生产者所要考虑的难题。
而在机械产品中,折弯件所占比例较大,而现有技术中用来生产折弯件的模具,大部分形状复杂,操作繁琐,取件困难等难题,进而影响了折弯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阻碍了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折弯模具的形状复杂和操作繁琐,对于操作者在摆放定位板件时,不利于板件在折弯凹模上方定位,进而常常由于板件的定位不准确,造成板件在折弯后,不能达到人们的使用要求,影响其使用性能,进而造成折弯件的质量降低,同时提高了对折弯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给使用者和生产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取件速度、便于推广的一种带多种燕尾导向装置的折弯模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是实现:
一种带多种燕尾导向装置的折弯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表面固定有折弯凸模固定块和导向块,所述折弯凸模固定块下表面固定有折弯凸模;
所述下模座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折弯凸模相互配合的折弯凹模,所述折弯凹模与下模座之间设有折弯凹模燕尾导向装置,所述折弯凹模与导向块中间设有进给燕尾导向装置;
所述下模座下表面固定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主要由弹簧垫圈和顶杆组成。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上表面设有模柄。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下端内斜面设有导向燕尾凸块,所述折弯凹模上端外斜面设有导向燕尾槽,所述导向燕尾凸块与导向燕尾槽形成进给燕尾导向装置。
优选的,所述折弯凹模下端面设有折弯凹模燕尾凸块,所述下模座上表面设有折弯凹模燕尾槽,所述折弯凹模燕尾凸块与折弯凹模燕尾槽形成折弯凹模燕尾导向装置。
优选的,所述折弯凹模内部斜面与顶杆下端斜面相互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两种燕尾导向装置,可以使较为复杂了折弯模具简单化,从而减少了繁琐的操作,提高了折弯件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性能,同时由于折弯凹模内部斜面与顶杆下端斜面相互配合,可以使合模后压紧的折弯凹模慢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把成型的折弯件顶出折弯凹模,从而取出折弯件,提高了取件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折弯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开模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闭模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开模左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模柄 2. 上模座 3. 折弯凸模固定块 4. 导向块 5.折弯凹模 6. 下模座 7. 弹性垫圈 8.顶杆 9.折弯凹模燕尾槽 10. 折弯凹模燕尾凸块 11.导向燕尾槽 12.导向燕尾凸块 13.折弯凸模 14.折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 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多种燕尾导向装置的折弯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座2和下模座6,所述上模座2下表面固定有折弯凸模固定块3和导向块4,所述折弯凸模固定块3下表面固定有折弯凸模13;
所述下模座6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折弯凸模13相互配合的折弯凹模5,所述折弯凹模5与下模座6之间设有折弯凹模燕尾导向装置,所述折弯凹模5与导向块4中间设有进给燕尾导向装置;
所述下模座6下表面固定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主要由弹簧垫圈7和顶杆8组成。
所述上模座2上表面设有模柄1,使压力机传出的压力顺利的传递到上模座2上,保障了折弯件14在折弯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提高了折弯件14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万利;,未经梁万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4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正面和侧面折弯用模具结构
- 下一篇:车闸闸壳开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