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14303.8 | 申请日: | 2013-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0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A47J45/07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3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炊事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盖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对锅盖的提拿,通常在锅盖上配设有捏手或握把,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457942U推荐有“一种把手及具有把手的锅盖”,该专利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便于握捏而避免烫手;之二,由于在把手的握捏部的两端分别构成有头部和站立部,以便在锅盖离开锅体时能以竖直状态放置于灶台上,因而可以确保卫生,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2-0018段。但是该专利方案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提手本体(专利称握捏部)是与锅盖持久地固定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提手本体与锅盖彼此构成不可拆卸的结构关系,因而在对锅盖清洗时易遭到提手本体的干涉,影响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其二,由于提手本体与锅盖永久固定,因而在收藏于备用状态时不利于节约空间;其三,由于锅盖损坏时或者提手本体损坏时,只能将两者一并撤换,造成资源浪费。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61069U(一种锅盖用多功能把手及使用该把手的立置锅盖)、CN201719079U(一种具有可拆卸手柄的锅盖)和CN201469021U(多功能锅盖),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由于提手本体能与锅盖形成分体结构,因而基本上可以消除前述CN202457942U的所述某些欠缺,但是这些专利方案存在以下通弊:一是由于锅盖以及提手本体同存结构性缺陷,因而对于不同规格的锅盖需要由不同规格的提手本体相配合,也就是说提手本体的数量与锅盖数量之间存在亦步亦趋的关系;二是由于不同规格的锅盖不能由同一提手本体应对使用,因而只要锅盖、提手本体两者任一损坏时,只能一并撤换,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增大使用成本;三是由于众多的锅盖需由众多的提手本体相配合使用或收藏,因而造成麻烦。
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反复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不同规格的锅盖适应与同一结构的提手本体脱卸配合而藉以减少提手本体的数量、体现锅盖与提手本体的通用化程度、节约资源并且方便使用及收藏的锅盖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锅盖结构,包括一锅盖本体以及一与锅盖本体脱卸式连接的提手本体,特征在于:在所述锅盖本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凹腔,在该凹腔内并且位于凹腔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锅盖提取盘,在该锅盖提取盘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连接座配合腔,该一对连接座配合腔之间由配合腔分隔板分隔,并且锅盖提取盘与凹腔的凹腔底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夹爪活动腾空腔,其中:在所述配合腔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朝向所述凹腔底壁的一侧构成有一提取盘固定柱,该提取盘固定柱与凹腔底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提手本体的一端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该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连接座配合腔相配合,并且在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锁钩座腔,在该锁钩座腔内设置有一锅盖夹放机构,该锅盖夹放机构与提手本体连接,在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上配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锅盖夹放机构动作的一对按钮,该一对按钮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布,并且探入到所述锁钩座腔内与锅盖夹放机构相配合,当所述的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与所述锅盖提取盘配合时,所述锅盖夹放机构途经所述的一对连接座配合腔进入所述夹爪活动腾空腔内并且对所述提取盘固定柱夹住,当所述锅盖夹放机构连接座与所述锅盖提取盘解除配合时,所述锅盖夹放机构对所述提取盘固定柱释放并且自所述夹爪活动腾空腔从所述的一对连接座配合腔中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4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