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3566.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洪天;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C22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张云珠;李云霞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 烧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大幅度提高烧结速度的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是将粉末或粉末压坯加热到低于其中基本成分的熔点的温度,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
目前粉矿烧结生产中广泛采用热风烧结,热风烧结是在烧结机点火后以热风继续向料层提供热量以补充上层热量的不足,从而使上下料层烧结温度较为均匀。然而,热风烧结的不足是热风的粘度比常温空气大,热风烧结时,料层阻力增大,风量减小,降低烧结速度,致使烧结矿产量下降。正因为如此,热风烧结往往只用于烧结机的前1/3的长度上,因此限制了废气量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热风烧结速度,实现烧结机全程利用热风与蒸汽混合烧结,最大限度利用厂内的热废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包括热风管道,在所述热风管道的水平段的内部设置有蒸汽管道,在所述热风管道内部的蒸汽管道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以用于将喷淋装置喷出的蒸汽与热风管道内的热风相混合,喷淋到烧结物料的料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热风管道彼此垂直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喷淋装置为在蒸汽管道上均匀设置的孔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孔结构为长方形或圆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喷淋装置为均匀安装在蒸汽管道上的喷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所述料面的上端的热风管道内设置有辅助蒸汽管道,在所述辅助蒸汽管道上设置有喷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辅助热风管道彼此平行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喷淋装置为蒸汽管道上均匀设置的喷嘴或孔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热风烧结装置可应用于铁矿粉、铅矿粉烧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烧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热风烧结装置进行烧结。
根据本发明,可以取得但不限于以下优异效果:
(1)大幅度提高烧结速度,提高产能;
(2)改善烧结矿强度及粒度指标;
(3)烧结机全程采用热风与蒸汽混合烧结,提高废气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烧结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蒸汽管道上均匀设置的长方形孔结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喷淋装置喷出的蒸汽的分布形状。
附图中:
10.热风管道,20.蒸汽管道,21.喷淋装置,22.长方形孔结构,30.辅助蒸汽管道,31.喷淋装置,32.喷淋装置喷淋的蒸汽的分布形状,40.台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把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热风烧结的不足是热风的粘度比常温空气大,热风烧结时,料层阻力增大,风量减小,降低烧结速度,致使烧结矿产量下降。正因为如此,热风烧结往往只用于烧结机的前1/3的长度上,因此限制了废气量的使用。
蒸汽烧结的原理是利用蒸汽的导热速度快、摩擦系数小,从而提高混合料透气性,混合料透气性改善后燃烧速度和传热速度都会提高,从而整个烧结速度都得到提高。然而在生产中,在使用蒸汽烧结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蒸汽容易冷凝,使蒸汽烧结变成喷水烧结。而喷水烧结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快速冷却表层烧结矿,使表层烧结矿脆化,降低烧结矿成品率。因此,在使用蒸汽进行烧结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容易使表层烧结矿脆化,降低烧结矿成品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热风烧结速度,实现烧结机全程利用热风烧结,最大限度利用厂内的热废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3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