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3156.2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昱;张健;樊晓华;李志强;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L7/18 | 分类号: | H03L7/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锁定 范围 注入 分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新一代超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60GHz毫米波技术,尤其是一种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是60GHz毫米波无线收发机中的重要模块电路。
背景技术
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以其高达4Gbps的传输速率和5GHz的带宽,成为下一代超高速无线个域网的首选技术,尤其在无压缩高清视频无线传输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60GHz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中国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分为两个频段42.3-48.4GHz和59-64GHz频段,目前两个频段都已经开放。
60GHz无线通信的优点是能够实现高达Gbps量级的传输速率。该技术将成为超高速无线个域网的主流技术。目前NEC、三星、松下和LG等消费类电子厂商共同成立了WirelessHD联盟来推动60GHz技术在无压缩高清视频传输中的应用,可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国际上60GHz技术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每年开设专题收集60GHz技术相关的论文,60GHz毫米波电路设计、测试等诸多方面的难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中国的60GHz频谱已经开放,但是由于技术难度较大,针对该频段的应用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
分频器是锁相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锁相环电路的模块中,分频器电路工作在最高频率,使得分频器的设计成为挑战。注入锁定分频器适用于高频范围且低功耗,这是它具有相比其他分频器的优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扩大锁定范围。与工作在低频频段的分频器相比,应用于60GHz频段的分频器设计具有以下难点:1、工作频率高;2、要求宽锁定范围;3、要求低功耗;4、要求面积小。因此,宽锁定范围的分频器的设计是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以扩大分频器的锁定范围,满足适用于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包括注入晶体管1、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和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其中: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与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的同相输出端短接;该注入晶体管1的栅极接入直流电压偏置和两倍频注入信号,该注入晶体管1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与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的差分输出端,实现二分频功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和所述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感电容振荡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与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的同相输出端短接,是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的OUTP输出端与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的OUTP输出端短接,第一电感电容振荡器2的OUTN输出端与第二电感电容振荡器3的OUTN输出端短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注入晶体管1的混频作用,输出信号频率跟踪注入信号频率变化,实现注入信号频率为49~81GHz的宽锁定范围,产生差分输出信号。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通过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感电容振荡器的同相输出端相接,注入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接在两个振荡器的差分输出端,从而实现二分频功能的新型注入锁定分频器结构,实现了注入信号频率为49~81GHz的宽锁定范围,能够适用于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注入锁定分频器的电路图;
图2是注入锁定分频器的行为级模型;
图3是注入晶体管的模型;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宽锁定范围的注入锁定分频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传统的注入锁定分频器中,如图1所示,在交叉耦合对电感电容振荡器的差分输出端接入注入晶体管1,注入晶体管1的栅极接入直流电压偏置和注入信号,振荡器2的差分输出端输出差分信号OUTP和OUT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3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馈系统接入装置及天馈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针对某一直径螺纹钢的轧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