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红外目标的级联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1583.7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光;孙作为;石家宁;李晨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0 | 分类号: | G06T7/20;G06T5/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贾玉忠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红外 目标 级联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目标的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红外目标级联识别方法,主要应用于空间背景下红外目标的检测后处理,进行目标的判定与识别。
背景技术
空间红外目标由于成像距离较远,信噪比较低,很难通过单帧图像进行检测,因此多帧积累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目标的检测中。多帧积累进行红外目标检测时会产生目标能量的扩散,从而引入大量虚警,同时噪声、空间背景、恒星和行星等的干扰以及红外焦平面本身的特性(如盲源、闪源等)也会给检测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检测后的红外目标识别技术是红外目标检测中的关键一环。红外目标识别常用的方法有重叠轨迹消除法、局部极值法等,其主要从检测方法本身出发去除虚警,进行目标判别,通常只能去除特定的一类虚警,并没有考虑到具体应用环境下的目标和背景信息,因此识别效果较为有限。
本发明充分利用红外成像系统的焦平面特性(如盲源、闪源等),空间红外目标的几何特性、运动特征和空间背景信息等,系统全面的针对不同情况下引起的虚警分别进行判别和去除,主要包括了由于目标扩散、强噪声积累、面目标和星体背景、闪源盲源干扰等引起的虚警,因此对空间红外目标获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空间红外成像系统特性和空间红外目标的几何特性、运动特征和背景信息等,在红外目标检测后进行目标识别,去除检测中的虚警,进行目标判别,确认目标运动轨迹。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空间红外目标的级联识别方法,其步骤如下:
(1)输入多帧红外图像的积累值和检测结果,利用峰值判别法去除目标扩散或大面积假目标引起的虚警,获得潜在目标;
(2)输入上步获得的潜在目标的轨迹,进行方向判别,去除强噪声积累和闪源、盲源干扰引起的虚警,得到潜在目标点的轨迹;
(3)根据上步得到的潜在目标点的轨迹,进行静止轨迹判别去除星体背景引起的虚警;
(4)保留上步未被去除的潜在目标轨迹,宣布为识别出的目标运动轨迹。
步骤(1)中,峰值判别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x,y)表示当前处理点(x,y)的多帧积累值,max(·)表示取最大值,Σ表示对于多帧积累值I取最大值的区域,这里指处理点(x,y)的一个邻域,通常可以取5×5、7×7或更大的邻域。
步骤(3)中,判别静止轨迹时,将轨迹信息依次存入变量trace中,依照下式计算帧间位移shift,并统计shift中0元素的个数。
shift=diff(trace)
式中shift表示目标在相邻帧间的位移,diff表示计算trace中相邻元素的差。
步骤(3)中,在进行门限判决时需确定判决门限,其通常设置为轨迹长度的一定比例,例如0.8-1倍的轨迹长度,0元素个数多于判决时判决为虚警,0元素个数少于判决门限时判决为潜在目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充分利用红外成像系统、空间红外目标和背景特性,系统全面的针对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虚警进行了判别和去除,获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2)、本发明在实现过程中没有涉及复杂的运算,所以在提升工作性能的同时,并没有引入过多的计算量,简单易行。
(3)、本发明所提供方法对输入图像的信噪比要求不高,且不受目标运动模型和背景噪声模型的干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间红外目标级联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仿真实验结果,其中:
201:第三帧仿真数据;
202:红外图像积累结果;
203:红外图像检测结果;
204: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识别结果;
205:潜在目标的运动轨迹;
206:1号潜在目标的运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空间红外目标级联识别是红外目标检测的后续处理,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输入多帧红外图像的积累值、检测结果和轨迹回溯的结果,去除目标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虚警,进行目标判别,确认目标运动轨迹。其主要包括了以下4个步骤:
步骤1、根据输入的多帧红外图像积累值和检测结果,利用峰值判别法去除目标扩散或大面积假目标引起的虚警,获得潜在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1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躺床
- 下一篇:一种带环境智能感应与调节功能的警用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