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杆式吸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10466.9 | 申请日: | 2013-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0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5/28 | 分类号: | A47L5/28;A47L9/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 地址: | 2151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杆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杆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清洁设备,在欧美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普遍。吸尘器按结构大体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灰尘等杂物依次通过地毯或地板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再由机体尾部排出。
数据显示,2012年1~9月我国家用吸尘器的累计产量达5708.9万台,其中很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国家,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立式和杆式吸尘器由于使用方便而收到消费者的欢迎,但立式和杆式吸尘器的立杆既要传递前进的动力,又要承载一些吸尘器的元器件,对结构要求较高,高度不易调整,而且使用时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推杆式吸尘器,推杆与吸尘装置分体,高低可调,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推杆式吸尘器,包括:吸尘装置、固定底架、定向车轮、万向车轮和活动式推杆,所述吸尘装置设置在固定底架上方,所述定向车轮安装在固定底架前端,所述万向车轮安装在固定底架的后端,所述活动式推杆包括下部细杆和上部粗杆,所述上部粗杆的底端套入下部细杆的顶端并用旋钮固定,所述活动式推杆底部与万向车轮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车轮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固定底架的两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粗杆顶端含有一个圆杆把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车轮数量为1,安装在固定底架后端的中间位置,并与下部细杆的底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推杆式吸尘器,把活动式推杆安装在吸尘装置固定底架的万向车轮上,转向灵活,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而且活动式推杆可以伸缩调整高度,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推杆式吸尘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吸尘装置,2、固定底架,3、定向车轮,4、万向车轮,5、活动式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推杆式吸尘器,包括:吸尘装置1、固定底架2、定向车轮3、万向车轮4和活动式推杆5,所述吸尘装置1设置在固定底架上方,通过底部的开口进行旋转吸尘,所述定向车轮3安装在固定底架2前端,所述万向车轮4安装在固定底架2的后端,所述活动式推杆5包括下部细杆和上部粗杆,所述上部粗杆的底端套入下部细杆的顶端并用旋钮固定,所述活动式推杆5底部与万向车轮4相连接。
本发明一种推杆式吸尘器,所述定向车轮3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固定底架2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粗杆顶端含有一个圆杆把手。圆杆把手方便人们在操作时握住,传递前进动力和转向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车轮4数量为1,安装在固定底架2后端的中间位置,并与下部细杆的底端相连。万向车轮4为本发明的转向机构,灵活性好,单轮转向,操作省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推杆式吸尘器,与立式和杆式吸尘器相比,结构更加的简单,操作灵活性好,易于维护,而且推杆的高低可以调整,适应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0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还原电对及其应用
- 下一篇:危急遮断转速表静态性能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