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09434.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5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曹辰;汪梅花;姚昕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陆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N1/3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医学 生物 植入 电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植入式电子系统是一种埋置在生物体或人体内的电子设备,主要用来测量生命体内的生理、生化参数的长期变化与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实现在生命体无拘束自然状态下的、体内的直接测量和控制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很好探测生理参数的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包括微驱动器、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存储器、能量转换装置、电流源、控制装置、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微传感器、放大器,所述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设置在所述微驱动器上,所述微驱动器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微驱动器还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还与所述电流源连接,所述电流源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微传感器与所述放大器连接,所述放大器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ADC,所述ADC连接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放大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微传感器通过神经电极替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控制装置为刺激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为植入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微驱动器中包括RF射频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射频供能装置,所述射频供能装置与所述微驱动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体外测控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体外测控信号处理装置通过电磁波与所述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微驱动器中还包括近红外线能量转换模块。
本发明还可以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近红外线供能装置,所述红外线供能装置与所述微驱动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发明的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可以保证生物体在处于自然的生理状态条件下对各种生理、生化参数进行连续的实时测量与控制;采用植入式测量装置后,体内的各种信息不需经皮肤测量,可大大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因此可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便于对器官和组织的直接调控,能获得理想的刺激和控制响应,有利于损伤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01-微驱动器,102-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3-存储器,104-能量转换装置,105-电流源,106-控制装置,107-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108-微传感器,109-放大器,110-ADC,111-体外测控信号处理装置,112-近红外线供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医学的生物植入式电子系统,包括微驱动器101、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2、存储器103、能量转换装置104、电流源105、控制装置106、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107、微传感器108、放大器109,所述体内接收与发送天线107设置在所述微驱动器101上,所述微驱动器101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04连接,所述微驱动器101还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2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2还与所述电流源105连接,所述电流源105与所述控制装置106连接,所述微传感器108与所述放大器109连接,所述放大器109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2连接。
还包括ADC110,所述ADC110连接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102与所述放大器109之间。
所述微传感器108可以通过神经电极替代。
所述控制装置106为刺激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陆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陆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