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地下二层车站围护施做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09060.9 | 申请日: | 2013-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熊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地下 车站 围护 三层 换乘 节点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地下二层车站围护施做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地铁车站的换乘节点,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线网规划阶段就已经得到确定,因此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换乘节点的布置,并进行相应的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地下三层换乘节点一般都会在先期施工的地下两层车站施工的同时进行施做,并充分考虑与后期实施的地下三层车站的衔接。对于地下三层换乘节点,设计上通常考虑按照一个局部的地下三层车站来进行围护结构的设计,无论是连续墙的插入深度、配筋以及相应的止水措施、基坑安全控制等级等方面,都将考虑一定的安全度。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从负二层向负三层开挖时,往往考虑设置混凝土支撑和倒撑,并采取换乘节点整体开挖的方式。换乘节点一般位于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往往由于交通导改需要必须采用全路面盖板或采取盖挖逆做方式,因此,在路口区域施工本身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工期消耗较多。例如,现有的施工方法是:如图1所示,当施工开挖到第三混凝土支撑3底面时,进行坑中坑围护桩施工以及节点区的满堂旋喷桩加固(如图3)施工,再做围护桩的桩间止水施工以及坑中坑四角的旋喷加固,加固体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继续向下开挖坑中坑,并施做第四道混凝土支撑4;第四道混凝土支撑4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继续向下开挖并施做第五道混凝土支撑5;第五道混凝土支撑5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施做底板25,具体施工为开挖至负三层底部以下200mm并施做基底200m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铺设防水层;当底板25达到强度后拆除第五道混凝土支撑5,并继续向上施工侧墙26(包括防水层)以及结构柱23,同时在第四与第五道混凝土支撑之间架设倒撑6,当倒撑6架设后,拆除第四道混凝土支撑4,继续向上施做侧墙26、结构柱23以及负二层中板24,完成后,拆除第三道混凝土支撑3,又向上施做侧墙26、结构柱23以及负一层中板(未标示),完成后,拆除第二道混凝土支撑2,继续向上施做侧墙26及顶板22,所述顶板22包括施做防水层,完成后,回填覆土,恢复路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下二层车站围护施做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该方法在不新增地下三层换乘节点对应的围护结构的前提下,仅利用地下二层车站的连续墙,结合节点区域抽条分块开挖方式以及设置500mm厚早强混凝土垫层形成底部支撑,与负二层以上各道支撑形成支护体系直接施工,藉此取消了传统的负二层以下的第五道混凝土支撑和回筑过程中的倒撑工艺,从而不但缩短了工期,还能节省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地下二层车站围护施做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是利用地下二层车站的连续墙直接施工,包括施做第一至第四道混凝土支撑,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开挖至第三道混凝土支撑底面进行坑中坑围护桩施工以及节点区的满堂旋喷桩加固;步骤二,承接步骤一向下开挖坑中坑并施做第四道混凝土支撑并使之具备设计强度;步骤三,承接步骤二向下采用分块方式开挖,将换乘节点区沿着顺行地下二层线路的方向划分I、II及III条块且依序次开挖至负三层,并施做底板、侧墙以及结构柱;步骤四,拆除第四道混凝土支撑,向上施做侧墙、结构柱以及负二层中板;步骤五,拆除第三道混凝土支撑;继续向上施做侧墙和结构柱以及负一层中板,以及步骤六,拆除第二道混凝土支撑,再继续向上施做侧墙和结构柱以及顶板,然后回填覆土,恢复路面。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分块方式开挖为对节点区域进行抽条分块开挖,并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是:设置500mm厚早强混凝土垫层形成底部支撑,与负二层以上各道支撑形成支护体系。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坑中坑围护桩施工以及节点区的满堂旋喷桩加固步骤中,进一步包括做围护桩的桩间止水施工以及坑中坑四角的旋喷加固。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底板,其施工方法包括向下开挖500mm并采用C35早强混凝土施做500mm垫层。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垫层包括地层和面层。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底板还包括施做防水层。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I条块与II条块之间以及II条块与III条块之间采用Φ20@200双层钢筋网进行搭接。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所述顶板包括施做防水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该发明对施工步骤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未新增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所需的围护,缩短了工期且使得全路面盖板下方的换乘节点施工便捷,也节省了施工成本,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门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接线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