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制备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7307.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2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淑波;刘婷;景财年;林晓娟;任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高密度 合金材料 制备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钨合金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制备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钨合金是以钨(钨的质量分数通常为80%-97%)为基体,添加少量的镍、铁、铜等合金元素用粉末冶金液相法烧结而成,高密度钨合金不仅密度大,而且强度高、硬度高、延性好、可焊性好。这些性能使其在军事和工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穿甲弹、惯性元件和平衡配重元件等。随着军用工业的日益强化,对高密度钨合金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密度钨合金进行剧烈塑性变形和锻造加工,并与热处理工艺相配合,可以获得具有纤维状组织的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
剧烈塑性变形是制备超细晶材料的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备块状致密的材料,改变晶粒的尺寸和排列的方向,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材料利用率高。传统的等通道弯角工艺是细化晶粒较为有效地剧烈塑性变形方法,能够通过多道次的挤压实现材料晶粒的细化,但不同道次之间需要人工操作,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将其设计成连续通道,一次挤压便可实现传统工艺多倍的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材料性能,也降低了材料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的新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次工艺过程便可实现传统工艺3倍的效果,该方法不但能够获得具有纤维状组织的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改善其力学性能,提高强度和硬度,又能提高了挤压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材料和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性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凹模模腔由具有相同横截面积的管道以90°按等通道弯角挤压工艺路径Ba相交接而成,一次工艺实现3次剪切变形,具体实施步骤是
1.利用线切割技术将材料切割成直径为10mm,长度为40mm的试样,并对试样进行完全退火;
2.将挤压件放入型腔之前,先对模具进行充分的润滑,放入挤压件后,将模具和挤压件同时预热到一定温度,挤压完成以后,对挤压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3.由于凸模长度有限,当挤压件完全进入通道后,这时通过放入另一挤压件推进前个挤压件的运动,直至挤压件挤压完成;
4.挤压完成以后对挤压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高密度钨合金的连续挤压,可以将粗大晶粒细化,获得具有纤维状组织的高性能材料,提高了高密度钨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延展性。连续等通道挤压变形可以提高挤压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操纵工人的劳动强度,拓宽了等通道弯角挤压变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改善了高密度钨合金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制备的新方法的模具装配图;
图2 为凹模剖视图;
图3为双层预应力组合凹模结构。
上述图中的标记为:
图1一种高性能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制备的新方法的模具装配图的1.下模板 2.导柱 3.内六角螺钉 4.导套 5.上模板 6.凸模固定板7.定位圆柱销8.凸模9.凸模垫板 10.内六角螺钉 11.凹模压板 12.第二层凹模压套 13.第一层凹模压套 14.凹模 15.凹模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所示本发明的模具装配图、图2的凹模剖视图、图3的预应力组合凹模结构中挤压通道设计细节技巧可以看出,本发明主要有1.下模板 2.导柱 3.内六角螺钉 4.导套 5.上模板 6.凸模固定板7.定位圆柱销8.凸模9.凸模垫板 10.内六角螺钉 11.凹模压板 12.第二层凹模压套 13.第一层凹模压套 14.凹模 15.凹模垫块等组成。在挤压过程中将挤压实验所用材料首先通过线切割下料,然后通过切削方法加工成直径10mm,长度为40mm的试样,挤压前先进行退火处理,然后放入连续等通道弯角挤压模具,由于凸模长度有限,当挤压件完全进入通道后,这时通过放入另一挤压件推进前个挤压件的运动,直至挤压件挤压完成。 本发明的模具设计不同于常规等通道弯角挤压的模具,在挤压件完成一次挤压行程后,相当于挤压件进行了3次剪切变形,一道次挤压完成以后,可以对试样进行重复挤压,直至试样性能达到试验要求。由于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结构,模具寿命得到提高,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挤压效率。挤压完成以后,要对挤压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本发明所采用的凹模连续通道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具体实施形式,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所能得到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所需设备为机械压力机或液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7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