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性能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7111.4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7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森;张瑞云;程健;徐越;任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碳酸盐 燃料电池 性能 诊断 方法 | ||
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性能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判断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偏铝酸锂隔膜、碳酸盐电解质及电极之间是否满足下面的匹配关系:
式中:Dc为阴极的孔径,De为隔膜的孔径,Da为阳极的孔径,γc为阴极的固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γe为隔膜的固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γa为阳极的固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θc为阴极的固液相之间的接触角,θe为隔膜的固液相之间的接触角,θa为阳极的固液相之间的接触角;
(2)测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升温烧结过程中的漏气量与窜气量,判断在室温至450℃期间,电池是否有5%~20%的漏气量,同时判断电池阴阳两极之间是否处于窜气状态且窜气量在40%~60%之间,并且随着温度的上升,漏气量与窜气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测量电池开路电压,判断当电池升温至500℃以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是否呈缓慢上升趋势,并最终稳定在1.0V~1.2V之间;
如果上述三个判断环节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结论为否,则说明组装的电池是失败的,只有三个判断环节结论均为是,电池的性能才有所保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阳极孔径为3~7μm,孔隙率为60%~70%,阴极孔径为7~10μm,孔隙率为70%~80%时,偏铝酸锂隔膜的孔径在0.1~1μm,孔隙率为50%~60%,MCFC的碳酸盐电解质与偏铝酸锂隔膜固含量的质量比为0.9~1.5时才有可能使电池达到良好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孔径由压汞法进行测定,而隔膜孔径的获取方式是:先通过公式计算其烧结后的孔隙度,然后得到其孔径,式中:εc为烧结后隔膜的孔隙度,ε0为隔膜烧结前的孔隙度,α为孔隙度函数,α=0.0185+0.183ε;ec为压缩应变,ec=ln(H0/H),H0、H分别为隔膜烧结前后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漏气量的测量方法是:给电压一定的组装压力,使得电池阴极的尾气排放量是进气量的80%~95%,从而使得一定量的进气从电池密封面出泄漏掉,该泄漏掉的进气的量即为漏气量;窜气量的测量方法是:关闭阴极的进气和阳极的尾气排放阀门,测量阴极和阳极的尾气排放量,二者之比即为窜气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漏气量的测量方法是:给电压一定的组装压力,使得电池阳极的尾气排放量是进气量的80%~95%,从而使得5%~20%的进气从电池密封面出泄漏掉,该泄漏掉的进气的量即为漏气量;窜气量的测量方法是:关闭阳极的进气和阴极的尾气排放阀门,测量阴极和阳极的尾气排放量,二者之比即为窜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71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能发电装置扭矩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酸保护膜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