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工厂化全波段封闭循环流水实时监控养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06191.1 | 申请日: | 2013-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祖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祖阳 |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4;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工厂 波段 封闭 循环 流水 实时 监控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我们发现绿色植物主要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仅仅利用了太阳光谱辐射能中不到40%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能量,其余60%以上的紫外光、黄绿光和红外光均没有被叶绿素有效利用,大多数被反射出去,或者转变为热量白白浪费;另外太阳光照强度达10万勒克斯以上,而大多数植物最佳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强度只有数千勒克斯,过多过强的光照强度并不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速度,反而会抑制光合作用,植物有效吸收固定转化利用太阳光能的能量效率只有不到1%,造成太阳光能的结构性浪费,使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发现嗜盐杆菌视紫红质可以有效吸收固定转化利用紫外光和黄绿光,光合细菌菌绿素可以有效吸收固定转化利用蓝紫光和红外光,再加上单胞藻叶绿素可以有效吸收固定转化利用蓝紫光和红橙光,这样将视紫红质、菌绿素、叶绿素这三类光合色素有机结合,合理搭配,全波段利用太阳光能。同时通过调控生物反应管的交织、堆叠、螺旋、分层,通过控制生物反应管中培养液水流循环速度来调控有效太阳光照强度。
经过采取上述综合调控措施,太阳辐射中的主要光谱能量均可以得到全波段有效利用,将大多数太阳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并最终转化为食物和能源商品。这样单位面积综合初级生产力水平将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背景技术
一项理论发现创新,以及相应的技术发明专利,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食物能源生产模式,引起人类利用太阳光能的规模、效率、成本以及生产能力的爆发式提高,引起人类食物能源领域生产能力的爆发式革命。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几次重大革命,如畜牧业革命将人类获取食物能力由围捕狩猎天然野生动物转变为驯化养殖动物,农业革命将人类获取食物能力由采集收获天然野生植物种子块茎转变为播种繁殖种植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动力来源由水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动力来源由蒸汽动力转变为电磁力。
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普及深化,人类获取食物和能源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受制于现有天然资源的有限性,随着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来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日渐显示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淡水危机、土地沙化危机、森林滥砍滥伐危机、水污染危机、放射性核污染危机、有毒有害化学污染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物种大灭绝危机、气候变暖危机、海平面上升危机等等,以上诸多以“危机”命名的新名词不断充斥于报纸、杂志、网络,影响人们对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为了争夺有限资源,为石油而战,为土地而战,为海洋而战,为淡水而战,为粮食而战,为能源而战,为生存而战,为发展而战,以上各种战争缘由不断充斥于政治家们的桌面案头。如果我们有充足的粮食和能源供应,我们是否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呢?!
生物膜生产力理论,以及生态仿生学系列技术专利发明,将可以把现有的食物和能源生产能力提高十倍百倍千倍,而且全部是绿色生产力、可再生生产力、无污染生产力、太阳光能生产力,从而彻底解决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淡水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等人类面临的所有重大危机。以海洋表层为舞台,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以太阳光能为能源,以碳氢氧氮硫磷硅钠钾钙镁铁锰铜锌钼碘硒等生物营养元素为骨架,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工厂,以解决人类食物能源供给短缺问题为动力,以人工诱导上升流为基本技术途径,以生物膜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生态仿生学系列技术发明专利为工具,将气候变暖元凶二氧化碳化害为宝,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规模生产浮游生物,以鱼虾蟹贝参鱿富集转化浮游生物,最终转化为鱼肉、鱼粉、鱼油、鱼虾蟹参贝鱿等食物。鱼油可转化为生物柴油用于替代化石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祖阳,未经朱祖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