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6053.3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0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庄蔚敏;赵文增;李兵;张梦溪;许钦华;李永强;路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3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钢板 间或 铝合金 铆接 装置 | ||
1.一种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包括激光加热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还包括复合冲头(1)、复合压边圈(6)与复合凹模(15);
所述的复合冲头(1)包括第一光纤管(2)与第一凹透镜(3);
复合压边圈(6)叠置在复合凹模(15)的上面为接触连接,复合冲头(1)置于复合压边圈(6)的中心孔内为滑动连接,第一光纤管(2)装入复合冲头(1)的第一空心圆孔(4)内为螺纹连接,第一凹透镜(3)安装在第一光纤管(2)下面的第一空心圆孔(4)内,第一凹透镜(3)与第一光纤管(2)之间为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透镜(3)的底面到复合冲头(1)底面的距离为1~2mm,所述的复合冲头(1)、复合压边圈(6)与复合凹模(12)的回转轴线共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压边圈(6)包括4个结构相同的1号热敏电阻;
所述的复合压边圈(6)为圆环体结构件,复合压边圈(6)的中心处加工有中心通孔,复合压边圈(6)的底环面上环向至少设置有4个压边圈下端矩形凹槽(7),4个压边圈下端矩形凹槽(7)与复合压边圈(6)的中心通孔不连通,而与其外侧的沿着直径方向设置的压边圈下端方形凹槽(11)相连通;
4个结构相同的1号热敏电阻布置在压边圈下端矩形凹槽(7)中,与4个结构相同的1号热敏电阻连接的压边圈下端导线(9)分别布置在4个结构相同的压边圈下端方形凹槽(11)中,4个结构相同的1号热敏电阻凸出于复合压边圈(6)的底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凹模(12)包括有第二光纤管(17)、第二凹透镜(18)、4个结构相同的2号热敏电阻;
第二光纤管(17)插入复合凹模(15)中心处的第二空心圆孔(19)内,第二光纤管(17)与第二空心圆孔(19)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凹透镜(18)安装在第二光纤管(17)顶端的第二空心圆孔(19)内,第二凹透镜(18)与第二光纤管(17)之间为螺纹连接,4个结构相同的2号热敏电阻布置在复合凹模(15)顶端面上的凹模上端矩形凹槽(8)中,与4个结构相同的2号热敏电阻连接的凹模上端导线(10)分别布置在4个结构相同的凹模上端方形凹槽(12)中,4个结构相同的2号热敏电阻凸出于复合凹模(15)的上表面。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凹透镜的顶端面到复合凹模上表面的距离为1~2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凹模(15)为圆盘类结构件,复合凹模(15)顶端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环形型腔即凹模型腔(16)和一个凹模凸台,复合凹模(15)的环形型腔是由内圆柱面、底部的环形曲面与中心处的凹模凸台的圆锥面组成,凹模凸台位于环形型腔的中心位置,凹模凸台的回转轴线与环形型腔的回转轴线共线,凹模凸台的顶面与复合凹模(15)的顶端面共面,在凹模凸台的中心处加工有垂直的第二空心圆孔(19),在复合凹模(15)的顶端面上至少设置一对凹模上端矩形凹槽(8),凹模上端矩形凹槽(8)与凹模型腔(16)不连通,而与凹模上端矩形凹槽(8)外侧的沿着同一直径设置的凹模上端方形凹槽(12)相连通。
7.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超高强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自冲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凹模(15)中的环形型腔即凹模型腔(16)和一个凹模凸台的下方1mm处铺设左右对称的8条圆柱形的冷却水道(20),圆柱形的冷却水道(20)的半径为0.5~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0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