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04553.3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6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峤;李丁丁;于力仲;宋世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29/00;F25B41/04;F25B41/06;F24F11/02;E21F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口 调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温度规定,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必须在2℃以上;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因此,在冬季需要对进入煤矿矿井进风干道的空气进行加热,而在炎热的夏季,最好能对进入煤矿矿井进风干道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现有的向煤矿矿井进风干道的供风,在冬季是采用燃煤锅炉等矿井空气预热设备对进入矿井的空气进行预热,而存在于矿井回风干道中排出的乏风中连续、稳定的巨量热能资源,却都被直接排放掉,由此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并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在盛夏季节,对进入矿井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的过程同样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冬季通过提取矿井回风干道中出来的乏风中连续、稳定的巨量热能资源加热煤矿矿井进风干道的供风温度,在夏季则利用矿井回风干道中出来的乏风中连续、稳定的巨量冷能资源降低煤矿矿井进风干道的供风温度,进而可节约大量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包括乏风换热室,乏风换热室内设有乏风换热器,乏风换热室的进风口通过风道与矿井回风干道的出口相连,乏风换热室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所述乏风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出口通过输送管路与四通阀的其一通口相连,乏风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进口通过连接管路与一个以上的空气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出口相连,每个空气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四通阀的另一通口相连,四通阀的又一通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四通阀的再一通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每个所述空气换热器分别设置在进风室的进风口处或进风室内的通道中,进风室的出风口与矿井进风干道的进口相连,矿井进风干道的进口与矿井回风干道的出口之间的距离小于500米。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输送管路包括前输送管路和后输送管路,前输送管路的进口与所述乏风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出口相连,前输送管路的进口与油气分离器的油气进口相连,油气分离器的气态介质出口与所述后输送管路的进口相连,后输送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其一通口相连,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液态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路上串联有膨胀阀,所述矿井进风干道与所述矿井回风干道相通,矿井进风干道的风量为矿井回风干道的风量的80%以下。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风道包括引风弯头段和扩散塔,引风弯头段的出口与所述乏风换热室的进风口相连,引风弯头段的进口与所述扩散塔的出口相连,扩散塔的进口与回风风机的出口相连,回风风机的进口与所述矿井回风干道的出口相连,矿井进风干道的风量为矿井回风干道的风量的40—70%。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乏风换热室内位于所述乏风换热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微压差传感器和乏风温度传感器,乏风换热室的进风口处设有乏风电动风门。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乏风换热器的底部设有冷凝水盘或冷凝水池,冷凝水盘或冷凝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油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乏风换热室内。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四通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设置在压机室内,压缩机为涡旋式压缩机或往复压缩机或螺杆压缩机或离心压缩机。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进风室位于所述矿井进风干道进口的上方,进风室内的通道中设有进风电动风门,进风室的侧壁上设有2—8个所述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空气换热器,进风室内设有进风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煤矿进风井口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矿井进风干道内设有进风干道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室的侧壁上设有4—6个所述进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和/或制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两级喷射式换热机组及其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