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无线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1137.8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旭真;张凌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J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应用 无线 充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基于其方便实用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小功率电子产品行业如移动电话、MP3播放器、数码照相机、便携式电脑等。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设备通常包含有一个由初级线圈L1和次级线圈L2构成的变压器,无线充电设备通常是利用变压器初、次级线圈间磁场耦合的性能将能量从发射端向接收端传送。而在无线充电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同一个无线充电平台进行无线数据通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方案通常是对数据信号发送一方的电感元件上的电流或电压的幅值进行调制,完成数据发送,经过磁场耦合,数据接收一方对电感元件上的感应信号进行检波即可得到发送过来的数据,这样就实现了利用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数据通讯的功能。
在上述数据传输过程中,电感元件上电流信号幅值的幅度变化ΔI对检波的难易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在t1时刻,电感元件(如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上的电流幅度变化ΔIH较大,这时检波容易实现,但在t3时刻,由于充电已经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由于负载电流变小,无线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相应减小,这时电感元件上的电流幅值幅度变化ΔIL减小,数据接收端检波实现困难。而当一开始负载电流比较小的时候,如图1中I’波形,在t1时刻,电感元件上电流信号的幅度变化ΔIH已经很小,数据接收端检波困难,在t3时刻,电感元件上的电流的幅度变化ΔIL几乎没有,可能导致数据接收端检波失败,为此只有采取更为复杂和成本更高的电路才能完成检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当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进入到数据传输时,则控制其输出电流为一预设的电流值, 从而使得电感元件上的电流信号幅值的幅度变化增大,保证信号接收端能够顺利检波,当数据传输结束后,则将输出电流恢复到当前负载的驱动电流值。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设备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用以给负载供电,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
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调制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信号,以获得表征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一电流信号;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中电感元件感应所述第一电流信号以获得第二电流信号;
对所述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检波,以获得传输过来的数据信号;
其中,在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将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设置为一预设的电流值,直至数据传输结束后,将所述输出电流恢复到当前负载的驱动电流值。
进一步的,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调制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信号具体包括:在所述数据信号的每个上边沿到来时,断开对所述负载的供电;在所述数据信号的每个下边沿到来时,导通对所述负载的供电。
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检波具体为对所述第二电流信号的幅值进行检波。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中的电感元件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中的电感元件为一个变压器的两个线圈绕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以给负载供电,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接收一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并据此调制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信号,以获得表征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一电流信号;
信号接收单元中电感元件感应所述第一电流信号以获得第二电流信号,并对所述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检波,以获得传输过来的数据信号;
其中,在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将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设置为一预设的电流值,直至数据传输结束后,将所述输出电流恢复到当前负载的驱动电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未经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1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