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线隔离的导体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0906.2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历;何正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杨秀达 |
地址: | 2256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线 隔离 导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体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体如果通过交流电流,由于分布电感的作用,外部电感阻挡了外加电压的大部分,只是在接近表面才流过较大电流,由于分布电感压降,表面压降最大,由表面到中心压降逐渐减少,由表面到中心电流也愈来愈小,甚至没有电流,也就是没有磁场。这就是集肤效应或趋肤效应。电力电缆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为了提高电缆的载流量,通常采用增大导体截面的办法。但由于这种集肤效应有存在,导致导体中的截流量不是随电缆导体的增大而正比例增加,而是当导体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集肤效应严重,导致导体的交流有效电阻即交流电阻明显大于其直流电阻,因而单靠增大导体截面也就失去了其实用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有效地减小导体的损耗发热,增加导体的载流量的单线隔离的导体。
本发明包括一根圆形导体单线,在所述圆形导体单线的外周设置若干层导体单线绞合层,所述每层导体单线绞合层分别由导体单线以导体单线绞合层的导体外径的8~22倍的节距绞合而成;在每根所述的导体单线的外表面分别设置绝缘涂层。
本发明由于各导体单线间采用了绝缘涂层,增加了导体的表面积,载流量大大提高,减少了线路损耗,降低输电成本,同时由于涂层的存在,导体还具有一定耐腐蚀能力。本发明所用绝缘涂层可以是聚胺脂绝缘漆,或其它类似油漆,比如:三聚氰胺醇浸渍漆、快干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少溶剂浸渍漆、环氧酯浸渍漆、氨基醇酸浸渍漆、油改性聚酯浸渍漆、酚醛改性聚酯浸渍漆、快干油改性聚酯浸渍漆、聚酯环氧快干漆、耐热聚酯浸渍漆、少溶剂环氧浸渍漆、环氧快固化少溶剂浸渍漆、二苯醚玻璃丝包线漆、改性聚酯玻璃丝包线漆等。本发明结构合理,有效地减小了导体的损耗发热,增加了导体的载流量。
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0.001~0.02mm。由于导体单线间没有电压差,所以漆的厚度不需要太厚,但涂层必须与单线芯牢固粘合成一体。
所述导体单线的断面为梯型,采用断面为梯形结构的导体单线,降低了导体的尺寸。
以导体单线绞合层的最内层的梯形单线的根数为基数n,所述导体单线绞合层由内向外每相邻两层的外层导体单线的根数均分别比内层导体单线的根数多n根。
所述相邻两层的导体单线绞合层的绞合方向相反。
所述梯形导体单线与圆形导体单线的载面积相同。
所述圆形导体单线和最内层导体单线绞合层采用无漆紧压结构。当导体尺寸比较大时,集肤效应集中在表面,中间部分集肤效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中间的1+n导体可采用无漆紧压结构,便于加工,同时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一根在导体中间的圆形单线1,在圆形导体单线1的外周设置四层导体单线绞合层2,四层导体单线绞合层2由内向外依次每层分别由六根、十二根、十八根、二十四根断面为梯型的导体单线2-1以绞合层的导体外径的8~22倍的节距绞合而成;相邻两层的导体单线绞合层2的绞合方向相反;在每根断面为梯型的导体单线2-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绝缘涂层3;绝缘涂层3的厚度为0.001~0.02mm;梯形导体单线2-1与圆形导体单线1的载面积相同。
如图3、4所示,圆形导体单线1和最内层导体单线绞合层2-1采用无漆紧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0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