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盘擒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9164.6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4 | 分类号: | B65G4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转盘擒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古代,人们便开始翻车来提水。到17世纪中期,开始应用架输送设备;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设备相继被研发出来并生产应用,例如瑞士的钢带式输送机,英国和德国的惯性传送机等。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对零件进行装配时,有时会需要将多个球体零件放置在同一配装零件的不同位置处,若依次将球体零件放置在装配位置处,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同时将多个球体零件放置在同一配装零件的不同位置处的转盘擒纵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盘擒纵装置,包括支撑轴、震动料斗、导向板、控制板、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震动料斗底部设有多个进给管道,进给管道围绕料斗底部几何中心呈均匀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支撑轴上依次连接有导向板、控制板、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导向板、控制板和固定板上均设有与进给管道个数相同的通孔,所述通孔围绕支撑轴呈均匀圆周阵列分布且通孔所在圆周半径相同,导向板上的通孔中心与固定板上通孔中心交替分布;定位板上设有与进给管道个数相同的导向孔,固定板上设有重力感应装置;所述进给管道一端插入导向板的通孔内,固定板上的通孔通过软管与导向孔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转盘擒纵装置,将球体零件批量放入到震动料斗中,由于震动料斗不断震动,球体零件沿所有进给管道连续进给并通过导向板上的通孔,进入控制板的通孔中并与固定板表面相抵。固定板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控制板的通孔中均有一个球体零件后,发出使控制板旋转的信号。控制板转过一定角度后,控制板表面将导向板上的通孔挡住同时控制板上的通孔与固定板的通孔重合。球体零件通过固定板上的通孔依次穿过到软管和导向孔最后进入到装配工位。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将多个球体零件同时放置在同一配装零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作为对转盘擒纵装置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进给管道为透明管道。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清楚的观察到进给管道中的球体零件的进给过程是否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转盘擒纵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震动料斗,2为进给管道,3为导向板,4为控制板,5为软管,6为定位板,7为导向孔,8为固定板,9为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转盘擒纵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包括支撑轴9、震动料斗1、导向板3、控制板4、固定板8和定位板6,所述震动料斗1底部设有多个透明进给管道2,进给管道2围绕料斗底部几何中心呈均匀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支撑轴9上依次连接有导向板3、控制板4、固定板8和定位板6,所述导向板3、控制板4和固定板8上均设有与进给管道2个数相同的通孔,所述通孔围绕支撑轴9呈均匀圆周阵列分布且通孔所在圆周半径相同,导向板3上的通孔中心与固定板8上通孔中心交替分布;定位板6上设有与进给管道2个数相同的导向孔7,固定板8上设有重力感应装置;所述进给管道2一端插入导向板3的通孔内,固定板8上的通孔通过软管5与导向孔7连接。
使用时,将球体零件批量放入到震动料斗1中,由于震动料斗1不断震动,球体零件沿所有进给管道2连续进给并通过导向板3上的通孔,进入控制板4的通孔中并与固定板8表面相抵。固定板8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控制板4的通孔中均有一个球体零件后,发出使控制板4旋转的信号。控制板4转过一定角度后,控制板4表面将导向板3上的通孔挡住同时控制板4上的通孔与固定板8的通孔重合。球体零件通过固定板8上的通孔依次穿过到软管5和导向孔7最后进入到装配工位。这样,可将多个球体零件同时放置在同一配装零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透明进给管道2,可清楚的观察到进给管道2中的球体零件的进给过程是否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监控。
以上结合附图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9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