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化铵控温微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8432.2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张光华;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铵 微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氯化铵控温微粒,还涉及这种微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控温材料的研究已进入建筑、服装、环保、医药、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控温性强、造价低廉、应用广泛一直是此类材料的研究热点。
现有技术主要依靠光催化材料、导热相变材料、电热转化材料、高分子水凝胶材料控温,大多数控温材料属于升温控温材料,降温材料开发较少且控温时间短,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化铵控温微粒,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降温材料少以及其控温时间短且造价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氯化铵控温微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氯化铵控温微粒,包括氯化铵微粒,氯化铵微粒外表面包覆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0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氯化铵、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4000的重量比为1:1~1.5:0.5~0.8。
氯化铵微粒的粒度为0.105mm~0.125mm,D97=0.125mm。
氯化铵控温微粒的粒度为0.212mm~0.250mm,D97=0.250mm。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上述氯化铵控温微粒的制备方法,用乙基纤维素与聚乙二醇4000的混合液包覆氯化铵微粒,制得氯化铵控温微粒。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将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0配制成包衣液,用该包衣液对氯化铵微粒进行滚圆雾化包衣,将包衣后的氯化铵微粒经过筛、整形即可。
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0以乙醇为溶剂制成包衣液。
氯化铵、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4000的重量比为1:1~1.5:0.5~0.8。
氯化铵微粒的粒度为0.105mm~0.125mm,D97=0.125mm。
氯化铵控温微粒的粒度为0.212mm~0.250mm,D97=0.25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现有的控温材料主要通过能量转化、导热变相、高分子蓄水蒸发等做到控制温度,且大多属于升温型控温材料或保温性控温材料。本发明氯化铵控温微粒是真正意义上的降温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微粒周围环境的温度,降温效果好,控温时间长。
2、本发明利用氯化铵溶解吸热的特性,用乙基纤维素为控释材料,聚乙二醇4000作为水溶性致孔剂,雾化包覆制备氯化铵控温微粒,包覆效果好,且所使用的原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廉。
3、本发明利用不同比例的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0对氯化铵进行包覆,可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包覆层的氯化铵控温微粒,实现了温度下降的梯度控制,可有效地控制温度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氯化铵控温微粒,以重量比为1~1.5:0.5~0.8的乙基纤维素与聚乙二醇4000的乙醇溶液在40℃~60℃下挥发乙醇包覆氯化铵,制成氯化铵控温微粒,经过筛、整形即得。
实施例1,氯化铵控温微粒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将乙基纤维素与聚乙二醇4000以重量比为1.5:0.5进行混合,加入乙醇使其溶胀为包衣液,粘度为500Pa.s。
2、将作为芯材的氯化铵微粒加入包衣锅锅体内,在常温下预先滚动,滚动速度20r/min,轴向与水平夹角300°。
3、将制备好的包衣液加入包衣锅喷枪内,以氮气为载气,0.5Mpa压力下喷雾。
4、调整滚动速度为30r/min,包衣温度为40℃,缓慢挥发包衣液中的乙醇溶剂。
5、氯化铵微粒经过包衣后,过60目筛筛分整形制得氯化铵控温微粒。氯化铵控温微粒的氯化铵、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4000重量比为1:1.5:0.5。
实施例2,氯化铵控温微粒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乙基纤维素与聚乙二醇4000以重量比为1:0.8进行混合,加入乙醇使其溶胀为包衣液,粘度为500Pa.s。
2、将作为芯材的氯化铵微粒加入包衣锅锅体内,在常温下预先滚动,滚动速度20r/min,轴向与水平夹角300°。
3、将制备好的包衣液加入包衣锅喷枪内,以氮气为载气,0.5Mpa压力下喷雾。
4、调整滚动速度为30r/min,包衣温度为60℃,缓慢挥发包衣液中的乙醇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8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配咪唑啉类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管道补口水密性防腐热熔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