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计量式单株大豆脱粒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8322.6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0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昌;郝玉伟;李赫;陈新昌;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7/04 | 分类号: | A01F7/04;A01F12/22;A01F12/44;A01F12/5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朱俊峰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计量 式单株 大豆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科研育种专用的自动计量式单株大豆脱粒机。
背景技术
大豆是粮食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作物之一,也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油脂供给安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和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豆科研是大豆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科研上大豆种子脱粒和大豆产量测定,需要对大量单株、株行或少量试验材料进行完全且无损失无混杂脱粒和准确的计数及称重。
目前,我国在大豆科研的育种和测产过程中,很少有专用的设备,单株脱粒工作通常由人工或普通脱粒机完成,而计量工作则完全靠人工完成。采用人工脱粒,效率较低,耗费时间较长,籽粒损伤小但间接损失大,试验数据可比性差。采用普通大豆脱粒机脱粒,籽粒损伤和夹带损失较大,作业结束后机器内部清理困难,籽粒残留量大,造成实验数据可靠性较差。人工计量时由于长时间的观察、计数,容易引起视觉及大脑的疲劳,进而影响计量的准确率。此外人工计量效率较低,影响了整个试验的进程。若能实现大豆单株脱粒和计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可以节省大量的科研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试验精度,大大有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脱粒损伤小、脱净率高、脱粒效率高且能自动记录脱下的总粒数和重量的自动计量式单株大豆脱粒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计量式单株大豆脱粒机,包括机架2,所述机架2底部设有自动计量装置19和动力驱动装置4,机架2上部设有脱粒装置11,动力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与脱粒装置11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脱粒装置11顶部设有喂入口10,脱粒装置11的下方设有凹板筛12,机架2上设有位于脱粒装置11和自动计量装置19之间的旋风分离装置13,旋风分离装置13的进口连接有位于凹板筛12的下方的导流结构,旋风分离装置13的出口与自动计量装置19的进口连接。
所述自动计量装置19包括箱体35,箱体35内设有微电脑控制器20、接种盒21、分体式称重盒22、称重传感器30和驱动电机23,接种盒21和分体式称重盒22的顶部均敞口,旋风分离装置13的出口位于接种盒21的上方,接种盒21内底部设有分种定盘24,分种定盘24上设有分种动盘25,驱动电机23设在分体式称重盒22下方,驱动电机23的主轴上端竖直穿过接种盒21和分种定盘24后与分种动盘25传动连接,接种盒21内壁设有支架38,支架38上设有位于分种动盘25上方的上小下大的分流筒47,分种动盘25的圆周边沿设有一圈间隔并均匀布置的下料孔26,支架38下部设有与分种动盘25的下料孔26接触的刮种毛刷27,接种盒21底部设有穿过分种定盘24与下料孔26连通的排种管28,排种管28上设有用于监测排种量的光电传感器29,排种管28的出口位于分体式称重盒22的上方,分体式称重盒22设在称重传感器30上,微电脑控制器20上设有显示面板31和控制按钮32,微电脑控制器20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有光电计量器33和称重计量器34,光电计量器33与光电传感器29连接,称重计量器34与称重传感器30连接。
所述脱粒装置11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复合式滚筒36、水平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位于复合式滚筒36内的脱粒辊37,喂入口10设在复合式滚筒36顶部一侧,脱粒辊37上设有板状齿39和弧形圆头钉齿40,板状齿39位于喂入口10下方并呈螺旋排列布置,弧形圆头钉齿40沿脱粒辊37轴向至少设有两排,相邻两排的弧形圆头钉齿40间隔布置。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4为电动机,动力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带轮3,脱粒辊37的中心轴一端设有从动带轮9,主动带轮3通过传动带5与从动带轮9连接,机架1上设有将主动带轮3、从动带轮9和传动带5罩住的安全罩6。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3包括旋风分离筒41和风机42,旋风分离筒41的切向方向设有进料口43,旋风分离筒4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籽粒出口44和杂余出口45,风机42的进风口通过抽风管道46与杂余出口45连接,风机42的出风口连接有杂物收集袋。
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8和导流管7,导流管7的出口与进料口43连接。
所述机架1下设有万向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8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