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夹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97380.7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欢;解得官;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充电时引出的充电线与充电器无法连接的情况,或者是无法有效的夹持充电时的电池,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候在充电的时候还会发生漏电或者把电池弄坏的情况。
同时,随着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电动汽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电动汽车从出现到得到广泛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基础充电设施的科技创新力度,并加大基础设备的建设。这些是电动汽车的推广的有效的基础支撑。其中,充电设施成套技术的创新更是尤为重要。
现有情况下,电动汽车的技术还有很多的问题,如电源电池的使用寿命不长,更换或者维修成本较高,因此大部分电动汽车产品集中适用于短途低速等特定场合。这就需要基础充电设施的成套技术。
在充电设施的成套技术中,充电夹持装置关系到了充电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成套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充电夹持装置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安装和拆卸较困难,不能很好地得到推广,仅仅适用于一些专用的场合,不能被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切成本较低的充电夹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夹持装置,包括:底座;驱动装置;支撑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第一极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驱动装置一侧;第二极板和极板压片,所述极板压片位于所述第二极板一侧,所述第二极板和所述极板压片由所述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而产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极板的位移,所述第二极板和所述极板压片中至少一个上设置供电线通过的连接接口。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装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杆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极板和所述极板压片。
可选的,所述第二极板和所述极板压片固定设置于第一铁板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铁板通过固定在所述第一贴片上方的螺钉和所述连杆固定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连杆和所述螺钉之间设置螺套滑块。
可选的,所述连杆为Z形。
可选的,Z形连杆的一端和所述螺钉相连,另一端可旋转的连接至所述支撑装置。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手柄。
可选的,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铁板。
本发明充电夹持装置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发明充电夹持装置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般充电场合作为充电的夹持装置,也可作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中电池充电的夹持装置,使用方便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电夹持装置的第一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发明充电夹持装置的第二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夹持装置,包括:底座5;驱动装置1;支撑装置3、4,驱动装置1通过支撑装置3、4固定在底座5上;第一极板15,固定在底座5上,位于驱动装置1一侧;第二极板7和极板压片8,极板压片8位于第二极板7一侧,第二极板7和极板压片8由驱动装置1提供驱动力而产生靠近或远离第一极板15的位移,第二极板7和极板压片8中至少一个上设置供电线通过的连接接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板7、极板压片8以及第一极板15上均设有一个连接接口,支撑装置3、4由相互平行且之间留下间隙的左支撑板4和右支撑板3组成。
为了能更好的固定被夹持的电线,第二极板7和压盘加强块8具有不同的硬度和摩擦系数。
驱动装置1为一可通过手直接操作的手柄,手柄1通过一杆体可旋转的连接在左支撑板4和右支撑板3之间,即手柄1可相对于支撑装置3、4移动,手柄1通过Z形的连杆13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极板7和极板压片8。第二极板7和极板压片8固定设置于第一铁板10的下方,在第一铁板10的一侧还设有PVC板,第一铁板10通过固定在第一铁板10上方的螺钉11和Z形的连杆13固定相连,在Z形的连杆13和螺钉11之间设置螺套滑块12,Z形的连杆13的一端和螺钉11相连,另一端可旋转的连接至支撑装置3、4,此外,在底座5上还设置有第二铁板6。
下面对具体实施步骤做详细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7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