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和方法、动态口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97281.9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孝;余挈;寇冠;何毅勇;赵献;李永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口令 认证 系统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和方法、动态口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网上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渠道,对社会进步、对客户、对银行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处理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例如,木马攻击、中间人攻击、网络钓鱼攻击、恶意代码攻击等。
为应对网上银行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国内银行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保障网上银行客户端的安全性,如:静态密码、短信动态密码、数字证书认证等,但现有的各种安全认证在交易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和局限性,无法切实保证交易安全。另外,网上银行的交易输入过程繁琐易错,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度。因此,需要一种更完善的交易认证方式应对网上银行的各类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和方法、动态口令装置,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和令牌的交互模式,使用户输入交易信息方式更加快速便捷,同时,用户交易信息在令牌屏幕显示后供用户进行核对确认,实现所见即所签的交易功能,有效提升了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口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交互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信息和向用户显示信息;
光感信息采集模块,用于以光学感应方式采集客户端上显示的光感信息;
光感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光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光感信息进行处理获得交易信息;以及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口令产生算法对所述交易信息和种子密钥进行运算得出动态口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银行业务端,用于向客户端发送光感信息,接收和验证客户端返回的动态口令;
客户端,用于接收所述银行业务端发送的所述光感信息,以及向所述银行业务端返回所述动态口令;以及
动态口令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客户端接收的所述光感信息,以及运算处理得出所述动态口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态口令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选择令牌的信息采集方式并进行光感信息采集;
所述令牌对采集的所述光感信息进行处理获得交易信息;
所述令牌根据口令产生算法对所述交易信息和种子密钥进行运算得出动态口令;以及
用户输入所述动态口令。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和方法、动态口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硬件层面的交易要素反显,供用户进行核对确认,实现所见即所签的交易功能,有效提高了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性;
2)简化了用户输入交易的过程,使交易过程更快捷和准确,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口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口令装置的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装置中所述光感信息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口令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口令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口令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
用户交互模块100,用于用户输入信息和向用户显示信息。该用户交互模块100包括:显示屏和键盘区,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键盘区用于用户的信息录入。
光感信息采集模块200,用于以光学感应方式采集客户端上显示的光感信息。该光感信息采集模块200利用光感信息感应技术采集光感信息,使所需信息的采集过程更加便捷和准确。
光感信息处理模块300,用于对所述光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光感信息进行处理获得交易信息。该光感信息处理模块300可对采集的光感信息进行快速地解码过程,有效地将光感信息转化为用户所需的交易信息。
数据处理模块400,用于根据口令产生算法对所述交易信息和种子密钥进行运算得出动态口令。该数据处理模块400对交易信息进行组合运算,运算结果以动态口令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屏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72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