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社会网络在线特定团体感知方法及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97021.1 申请日: 2013-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3793460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薛一波;姜京池;易成岐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30 分类号: G06F17/3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李迪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社会 网络 在线 特定 团体 感知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社会网络在线特定团体感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是信息安全和社会网络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主要任务是以社会网络中的个人、群体、事件等不同维度进行多角度分析。

社会媒体的内部结构称为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最初起源于193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oreno对小群体使用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的实验研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在网络上随机抽取的两个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通过这个理论每一个人物的社交范围都会不断地被放大并形成大型的网络。70年代,社会网络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学专业,近年来社交网络的相关研究也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2011年2月,著名的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提出一个新兴概念:“SoLoMo”。So(Social,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在此之后,SoLoMo被一致认为是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SoLoMo的概念风靡全世界。

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截止到2013年1月,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数分别突破了12亿、5亿、5亿和6亿。与此同时,社会网络也产生了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信息,这些UGC信息在社会网络上呈病毒式信息扩散,而且传播速度呈指数性增长。

网络团体结构是现实世界中复杂网络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拓扑属性之一。具有团体内节点相互连接紧密,而团体间相互连接稀疏的特点。揭示复杂网络的团体结构对分析网络拓扑结构、理解其功能、发现其隐含模式、预测其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社会、生物和互联网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在团体发现研究领域中,往往分析人员很难在线获取到特定团体的所属成员,现在还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网络的在线团体感知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社会网络在线特定团体感知方法及系统,以快速、有效地对真实社会媒体上的真实用户信息进行获取,同时依据三层过滤机制在线的将属于特定团体的用户节点识别检测出来。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社会网络在线特定团体感知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待感知团体的特征,得到描述该团体的关键词列表;

S2.选取若干符合团体特征的用户节点,并将其加入团体;

S3.依次取出已确定为团体内部的用户节点;

S4.遍历团体内部的用户节点,若遍历完成则进入S5,否则进入S6;

S5.系统运行结束;

S6.通过从团体中提取的用户节点ID获取其好友ID列表;

S7.遍历好友ID列表,若遍历完成则返回S3,否则进入步骤S8;

S8.从好友列表中顺序取出好友ID;

S9.通过好友ID获取用户个人属性信息;

S10.判断所述好友个人属性信息中是否包含描述团体的关键词,若个人属性中包含团体关键词则更新团体关键词列表并进入步骤S11,否则进入步骤S12;

S11.将已确定为属于待探测团体的用户节点加入团体集合,并进入步骤S5;

S12.通过所述好友ID获取用户行为属性信息;

S13.将所述好友发布的文本信息与团体内部全部节点的文本集合做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进入步骤S11,否则进入步骤S14;

S14.通过所述好友ID获取用户关系属性信息;

S15.计算所述好友的个人聚集系数与团体的聚集系数,若个人聚集系数大于团体聚集系数,则进入步骤S11,否则进入步骤S7。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团体的关键词列表是指描述待感知团体特征的词语列表。

优选地,所述若干符合团体特征的用户节点是指待探测用户与团体内的用户集合具有相似的特征,与团体具有相关联性。

优选地,步骤S6中,所述好友ID列表通过开放接口或者通过解析网络的基本信息页面结构获取。

优选地,步骤S9中,所述用户个人属性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描述、e-mai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7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