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疼痛应激及主观感受、疼痛治疗的无线移动信息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6972.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6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冯艺;吴一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H04L29/08;G08C17/02;G08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杜澄心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疼痛 应激 主观 感受 治疗 无线 移动 信息 交换 系统 | ||
1.一种在各种环境状态下,人体由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及疼痛心理状态数据、疼痛治疗数据的提取分析和数据的无线广域传输交换方法,其中,权利要求包括:实时互动的疼痛应激反应及疼痛心理数据、疼痛治疗数据的提取分析和数据的无线广域传输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脑部的生理生物电输出信号,转换为能够被医生直接应用于多环境、多空间位置,包含定量应激反应和心理反应、睡眠结构等主客观身心指标的远程疼痛诊疗过程中实时互动数据提取交换的方法,利用血流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脑电电位差,采用脑电信号采集电极和微震动换能器,一次性采集手指末梢的动脉血流灌注模拟信号和额部脑电波模拟信号,经由前置放大、模数转换,进入单片计算机系统,再通过数据加密、压缩后,由无线通讯控制单元的TCP/IP协议包装并直接发送到互联网数据服务器,服务器中的专用软件系统对接收到的血流、脑电信号实时处理计算、存储、转发,其中计算部分采用模糊识别分析、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谱分析等多种算法,提取出交感神经系统张力的改变,客观定量反映人体由于疼痛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深度,提取出脑皮层电位中所包含的由于疼痛所引起脑状态的改变,客观定量反应人体由于疼痛而导致的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PCA疼痛治疗电子泵作为输注药物工具,采集泵的人工按动次数和进药量信息,通过无线移动互联网平台自动实时传输包括脑电波、末梢血流灌注波、PCA泵的工作数据一体化的数据包,并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将患者的主观感觉信息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服务器,经由服务器转发,实时到达医生工作站,医生的回馈信息反向传输到患者或其他医生的个人移动通讯终端,实现实时互动的疼痛诊疗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PCA电子镇痛泵作为疼痛治疗的工具,采集泵的工作信息,其特征在于:利用PCA疼痛治疗电子泵的液体输出(包含药物)导管,在泵的驱动液体部分安装震动换能器,在PCA疼痛治疗泵的自控给药按钮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提取出液体流动时产生的震动模拟信号和病人按动进药按钮的模拟开关信号,经放大、数模转换,采集到单片计算机中,再通过数据加密、压缩后,由无线通讯控制单元的TCP/IP协议包装并直接发送到互联网数据服务器,服务器中的专用软件系统对震动信号计算处理,变换为药物的量化数值,反应某时刻PCA疼痛治疗泵注入患者体内的药量,对按动进药按钮的信号和入药量信息综合处理,变换信号为有效按动次数和无效按动次数,反应患者主观感觉疼痛的程度。
3.如权利要求书1中所述,患者居家化的疼痛应激反应数据、睡眠结构数据、主观感受数据、镇痛泵工作数据,通过无线移动互联网平台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利用3G、GPRS、WIFI通讯技术,实现远近程、多环境、双向共享、实时的互动数据交换模式,对于采集的疼痛诊疗离散数值信息,单片计算机的计算单元实时加工、加密、压缩、打包,实现动态存储队列管理,识别通讯线路,自动切换通讯模式,控制通讯发送,实时数据包经由无线互联网平台,直接发送到数据服务器中,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单元叠加地址信息和时间信息的数据结构,重复发送数据单元,克服互联网通讯误差产生的丢包后造成有效疼痛数据的丢失,保证服务器端数据接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实时交互式疼痛管理模式,其特征在于:交互的结果包括病人的客观生理指标,指示疼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人的主观感受信息,指示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包括病人疼痛治疗的用药信息,以及医生对于病人的疼痛随访、疼痛评估、生活质量、疼痛治疗指导信息,采用iPad和iPhone硬件作为交互式疼痛管理的终端,在iPad上布置疼痛管理应用服务软件,涵盖疼痛随访、疼痛评估、生活质量、患者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等内容,iPhone上布置病人的主观感受信息、进药信息、治疗指导信息的应用服务软件,iPad由一线医生负责持有,完成社区化疼痛治疗的巡诊,iPhone由病人持有,完成主观呼叫或疼痛信息上传,上级医生根据接受的患者数据,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通过实时互动平台系统,上传至一线医生的移动通讯终端或固定计算机中,必要时,也可以传输至患者的个人移动终端或固定计算机中,提示患者的治疗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69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