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齿轮啮合时轴间相位角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6916.3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2 | 分类号: | F16H57/022;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啮合 时轴间 相位角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间相位的调整,尤其涉及带键槽的斜齿轮啮合时轴间相位角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既传递动力又传递运动的机械传动设备对所用渐开线斜齿轮的轮齿中心线和键槽中心线间的夹角(相位角)有严格要求(重合或相互间的夹角),例如:碎边剪、轧机输出轴、双边剪等。由于通用的数控机械加工设备(发明内容如镗铣床、线切割机等)不具备检测渐开线齿廓的功能,在加工及在线检测时,无法用千分表检测的办法找到轮齿的中心线,从而使加工中如何保证相位角达到设计要求以及加工后如何检测都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上述相位要求,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有:1、齿形加工好后,按照零件图中齿宽中心或齿槽中心对键槽中心的相位要求,划键槽加工线,根据划线加工键槽,此法精度相对低些。可以采用增加键槽及齿宽工艺基准的方法提高精度;2、齿形加工好后,在键槽加工设备上按啮合状态,装夹、找正齿轮中心连线与机床导轨平行,在配对的两齿轮内孔加工键槽。对于第一种方法,由于斜齿轮端面与左右两侧齿面的交角为一侧钝角、一侧锐角。受钝角侧条件的限制,渐开线上某一直径的点对齿宽中心的测量精度是受限制的。
对于第二种方法,由于是齿轮在相啮状态下,直接加工零件键槽,巧妙回避了键槽中心对齿宽中心的位置要求,也就避免了相啮齿轮相位间的测量要求。但在更换齿轮备件时,只能一对一起更换,增加了后期运营成本。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若啮合齿轮装配时相对端面位置与加工时不同,则键槽中心相对齿宽中心或齿槽中心就会发生相对转动,轴间的相位关系就会改变,这一现象是由斜齿轮的性质决定的。在设计生产实践中,由于齿轮的轮齿端面通常是渗碳淬火状态,是非轴向定位面,轴向尺寸不会作精确要求;同时轴类零件及箱体的轴向加工误差,时常会引起轴间相位误差超标的现象,而且零件加工很难返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快速的斜齿轮啮合时轴间相位角的调整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齿轮啮合时轴间相位角的调整方法,用于调整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相位角,第一轴上开设有第一键槽并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二轴上开设有第二键槽并固定有第二斜齿轮,该第二斜齿轮的法向模数为mn,第二斜齿轮的齿数为Z,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啮合的螺旋角为β,第二斜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d,d=(mn×Z)/cosβ,其创新在于:设需要将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相位角调整为α,所述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第一轴的端面上设置两个第一定位点,两第一定位点的中心连线与第一键槽中心线重合或垂直;
在第二轴的端面上设置两个第二定位点,两第二定位点的中心连线与第二键槽中心线重合或垂直;
第二步:将第一轴在其轴向及周向上固定;
第三步:啮合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
第四步:测量两第一定位点中心连线与两第二定位点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γ;
若γ=α,则完成调整;
若γ≠α,执行第五步;
第五步:在保持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啮合的状态下,将第二轴相对第一轴沿其轴向移动位移L,以此使得第二斜齿轮同时沿第一斜齿轮的齿面螺旋线转动,设第二斜齿轮在其分度圆上转过的弧长为S,其中:
S=(d/2)× {[|α-γ|×2π]/360},
L= S/tanβ;
返回执行第四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分度圆指的是:在齿轮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规定一定直径为d的圆,作为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标准齿轮中为槽宽和齿厚相等的那个圆(不考虑齿侧间隙)就为分度圆。
2、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角由导程和圆柱的分度圆直径决定,螺旋角为分度圆螺旋角。
3、上述方案中,所述法向模数指的是垂直于螺旋线方向模数。
4、上述方案中,斜齿轮是以法向模数为标准的。
5、上述方案中,设置两个第一定位点的连线与第一键槽中心线重合或垂直,两个第二定位点的连线与第二键槽中心线重合或垂直的目的在于便于加工键槽时一起加工,以保证所要求的形位公差和轴的中心点,在后面的实际使用中主要考虑相对转动量,所以无论是垂直还是重合,所述调整方法的第二步至第五步的操作方法均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6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给煤机进煤口堵塞在线疏通装置
- 下一篇: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