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贝母鲜鳞茎的储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6455.X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9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薛刚;韩开华;余强;王强;王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刚 |
主分类号: | A01F25/00 | 分类号: | A01F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贝母 鳞茎 储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鲜鳞茎的储藏方法。
背景技术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西部、云南迪庆州、甘肃陇南地区及青海局部地区。川贝母味苦、性甘,微寒,归肺心两经,具有清化热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咳嗽、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川贝母具有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川贝母种子具有后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在5~25℃,胚胎继续分化。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3年抽茎不开花,成为兜子。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陈果实为八卦锤。在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在贝母枯苗后需及时挖收鳞茎。目前川贝母的培育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种子繁殖和鳞茎繁殖。种子繁殖的常用技术是将干籽进行后熟处理后播种。鳞茎繁殖常选鲜重5~30克的鳞茎作种,鳞茎选好后需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或荫棚下晾置10~15天,待鳞茎表面呈浅棕色再栽种,在整好的畦上横向开沟,行株距与沟深依鳞茎的大小而定,将鳞茎均匀摆放沟内,芽头向上,用土盖好鳞茎即可。鳞茎繁殖过程中,对于鳞茎储藏处理均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常规的川贝母鲜鳞茎储藏方法易导致鳞茎霉变、腐烂、虫蛀,直接影响到川贝母后期的发芽率、齐苗时间、生长状况及产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川贝母鲜鳞茎储藏过程中出现霉变、腐烂及虫蛀问题,同时提高川贝母的出苗率,改善川贝母后期的生长状况,提高川贝母的产量。通过长期多次川贝母鳞茎储藏实验,筛选出一种能有效控制川贝母鳞茎储藏过程出现霉变、腐烂及虫蛀的储藏方法。
一种川贝母鲜鳞茎的储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新鲜川贝母鳞茎平铺于晒席上,将晒席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进行敞晾,新鲜川贝母鳞茎失水比为12~18%;
S2:将S1步骤处理后的川贝母鳞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泡2~6h,将川贝母鳞茎滤出,放置在光照强度为4000~8000Lx照射8~12h;
S3:取已过20~60目筛湿度为70~90%的沙,平铺于储藏室内,厚度为10~15cm,将S2步骤处理后的川贝母鳞茎平铺一层川贝母鳞茎,用杀菌剂喷洒川贝母鳞茎层;
S4:在川贝母鳞茎层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8~12cm的沙。
完成上述步骤后,储藏室内温度控制在5~10℃,湿度控制在70~85%。
优选地,S1步骤所述的晒席为竹制或芦苇制晒席。
优选地,S2步骤所述硫酸铜溶液为浓度为1~5%的硫酸铜溶液。
优选地,S2步骤所述硫酸铜溶液为浓度为3%的硫酸铜溶液。
优选地,S3步骤所述的杀菌剂为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给药量为每平米给药15~30g。
优选地,储藏室内温度控制在6℃。
优选地,储藏室内湿度控制在75%。
本发明的方法同时也适用于川贝母多层大批量的储藏,即一层川贝母鳞茎一层沙,然后再是一层川贝母鳞茎一层沙。川贝母鳞茎层与鳞茎层之间的隔层沙厚度最好为5~6cm,以利用川贝母之间的透气,在最上一层沙层厚度最好为10~12cm以利用保持整个储藏床中的水分。
刚采挖的鳞茎,由于含水量过多,体内代谢活动较强,在未进行失水处理时储藏容易导致鳞茎霉变及虫蛀,对储藏不利,因此在储藏前应先进行失水处理。鳞茎在进行失水处理时,将鳞茎放置在三合土、石坝表面,鳞茎的透气能力降低,若出现高温天气,鳞茎容易被局部破坏,降低鳞茎的存活率及严重影响后期的发芽、齐苗。另外,在三合土、石坝表面铺放及收集鳞茎时也容易破坏鳞茎。竹制晒席或芦苇晒席具有较好的透气功能,而且更容易铺放及收集,进而减少对鳞茎的破坏。
影响川贝母鳞茎变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储藏的温度、湿度、川贝母本身所患的虫病、霉菌污染、储藏前含水量及鳞茎受损等,其中,虫、霉污染是造成药材生虫发霉变质的主要因素。本发明在川贝母鳞茎储藏前采用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在储藏过程中再喷洒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从而能明显抑制各种虫病对鳞茎的侵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刚,未经薛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6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