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1966.2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迟宗磊;藏伟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25/04;A01P7/04;A01N4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宋玉霞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反式 氯氰菊酯 硫双威 乳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复配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高效反式氯氰菊酯
英文名称:theta-cypermethrin
分 子 式:C22H19CI2NO3
化学名称:(S)a-氰基-3-苯氧基苄基(1R,3S)-3-(2,2-二氯二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和(R)-a-氰基-3-苯氧基苄基(1S,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化学类别:拟除虫菊酯
理化性质: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无可见外来杂质。比重25℃时1.219g/m3;熔点78-81℃;蒸汽压(20℃)2.3×(10的负7)Pa;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极低,可溶于酮类、醇类及芳香烃类溶剂。
作用特点:反式氯氰菊酯是属第三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对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农林害虫和蔬菜、蚊类臭虫等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且有杀毒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作用迅速、持效长等特点,有触杀和胃毒、杀卵,对害虫有拒食活性等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耐雨水冲刷,特别对有机磷农药已达抗性的害虫有特效。由于连续多年的使用,加之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的交互抗性问题,使害虫普遍对该类药剂产生很强的抗药性,防效已大不如前。
硫双威
英文通用名称 thiodicarb
分子式:C10H18N404S3
农药类别:杀虫剂
CA登记号:59669-26-0
化学名称:3,7,9,13四甲基-5-11二氧杂-2,8,14-三硫杂-4,7,9,12-四氮杂十五烷-3,12-二烯-6-10-二酮
硫双威主要是胃毒作用,几乎没有触杀作用,无熏蒸和内吸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在土壤中残效期很短。但是其作用效果也很单一,大规模应用后抗性风险也是非常高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及其应用,该组合物有效成分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其中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重量比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硫双威=1:5-1:20,该复配组合有效的抵制了害虫抗性产生的问题,最大程度的缓解了目前害虫抗药性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农药的用量,也缓解了对于环境的影响,符合未来社会绿色环保的潮流,本发明的组合物收到最佳的作物保护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有效成分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其中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重量比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硫双威=1:5-1:20。
作为优选,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重量比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硫双威=1:10-1:15。
本发明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其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
高效反式氯氰菊酯1-5%,
硫双威10-75%,
溶剂15-25%,
消泡剂1-4%,
乳化剂7-10%,
增稠剂1-4%,
防冻剂4-8%,
余量为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有效成分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60%。
本发明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其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
高效反式氯氰菊酯1-5%,
硫双威10-45%,
溶剂15-20%,
消泡剂1-2%,
乳化剂8-10%,
增稠剂3-4%,
防冻剂5-7%,
余量为水。
进一步优选,
本发明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硫双威的水乳剂,其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
高效反式氯氰菊酯3%,
硫双威45%,
溶剂20%,
消泡剂2%,
乳化剂8%,
增稠剂3%,
防冻剂5%,
余量为水。
所述溶剂为矿物油、丁醚、甲苯、乙酸乙酯、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或植物油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9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