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岩石物理相控油气作用确定油气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9208.7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5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庞雄奇;沈卫兵;姜福杰;王阳洋;霍志鹏;陈君青;郭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岩石 物理 油气 作用 确定 产能 方法 | ||
1.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控油气作用确定油气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获得研究区各个勘探点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孔隙度Φ、渗透率K及反映储层油气产能的单井产能h;
依据分析所得储层物性特征参数Φ、K,在地球物理测井所得单井的实际Φ、K的校正下,建立储层物性平面分布图;
依据分析所得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Φ、K及h,建立Φ、K与h的关系曲线图;
依据Φ、K与h的关系曲线图,对储层岩石物理相数据进行定量标准化,建立岩石物理相标准化值FI与h的图版,并对FI与h的图版进行验证及可行性分析;
依据储层物性平面分布图,结合FI与h的图版,确定储层各个勘探点油气产能,以确定所述研究区的油气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获得研究区各个勘探点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孔隙度Φ、渗透率K及反映储层油气产能的单井产能h,包括: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技术、岩石压汞实验、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分析获得研究区各个勘探点的Φ、K;
利用油气开发测试、油气试井分析技术分析获得反映储层油气产能的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勘探点在研究区均匀分布,储层包括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储层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分析所得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Φ、K及h,建立Φ、K与h的关系曲线图,包括:
将分析所得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Φ、K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及h,划分储层物性区间;
依据分析所得的储层物性特征参数Φ、K,将各单井归入相应的储层物性区间;
将各储层物性区间内所有井的油气产能累加并求算数平均值得出单井平均产能;
以各储层物性区间的Φ、K为横坐标,以各储层物性区间单井平均产能为纵坐标,建立Φ、K与h的关系曲线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储层岩石物理相数据进行定量标准化,包括:
将油气产能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区间值标准化为FI=1,将油气产能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区间值标准化为FI=0,将产能介于最大最小之间的物性参数区间值按比例赋予相应的FI值;
若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具体的赋值公式是:
FIΦ=FI1+(FI2-FI1)×(Φ-Φ1)/(Φ2-Φ1);(Φ<Φmax);
FIΦ=FI1-(FI2-FI1)×(Φ-Φ1)/(Φ2-Φ1);(Φ>Φmax);
其中FIΦ为孔隙型储层相指数,无量纲;FI1为取定区间最小相指数,无量纲;FI2为取定区间最大相指数,无量纲;Φ1为取定区间最小孔隙度,%;Φ2为取定区间最大孔隙度,%;Φ为实际孔隙度,%;Φmax为研究区最大孔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92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式圆筒体纵缝焊接机
- 下一篇:一种槽形隔舱下墩角焊缝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