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CC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5219.8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0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海;李自夏;钱颖;常晓昕;向永生;颉伟;王宗宝;马好文;林宏;瞿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5/04 | 分类号: | C10G6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茵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cc 汽油 加氢 催化剂 开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CC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特别适合高硫、高烯烃FCC原料的开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国家对汽油中的硫含量、烯烃含量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执行国Ⅳ标准,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国Ⅳ标准。针对国内现有汽油池中FCC汽油占70%的现状,FCC汽油加氢改质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汽油升级的重要手段。
国外在FCC汽油加氢改质领域,以IFP成功开发的Prime-G技术为代表,采用加氢预处理-切割-重汽油加氢技术路线,很好的满足国Ⅳ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国内在FCC汽油加氢改质领域的研究也较多,其中,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的TMD工艺技术,采用加氢预处理-改质-加氢脱硫的技术路线,中国石油开发的GARDES技术,采用选择性加氢脱硫-辛烷值恢复技术路线。由于FCC汽油加氢改质过程需要解决脱硫、降烯烃、保持辛烷值三方面的技术指标,导致FCC汽油加氢技术通常采用两段或以上工艺才能满足质量升级的要求。
CN200510047487.X公开一种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的开工方法。包括:在预硫化条件下,将硫化剂、氢气和硫化油与汽油改质催化剂接触,硫化剂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硫化剂,如二硫化碳、有机硫化物、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噻吩化合物、单质硫和硫化氢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温度为150℃~460℃,接触的压力为0.5MPa~10.0MPa,接触时间为10小时~50小时,氢油体积比为50~5000,液时空速为0.5小时-1~15.0小时-1,最终硫化温度:340℃。预硫化结束后,换进FCC汽油原料;所述的硫化油为重整生成油。该发明在常规湿法硫化过程的基础上,选用重整生成油作为硫化油,可以避免开工初期温升过高,降低催化剂积炭量,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明显提高。但该发明没有明确记载开车温度。类似还有CN1422179,CN101492606,CN101724442。CN200710012674.3公开了一种劣质汽油加氢精制的开工方法,采用较短的低温硫化时间,具体过程为:将催化剂装于反应器中,在200℃~260℃低温下硫化6~12小时,在300℃~380℃高温下硫化6~12小时,得到硫化态催化剂。硫化后将床层温度调整至所需温度,进行劣质汽油原料的加氢精制反应。硫化开工过程后(即减少低温硫化时间),提高了劣质汽油原料的加氢脱硫性能,同时降低了汽油原料中烯烃加氢饱和性能,达到了深度脱硫和辛烷值损失减少的双重目标。可将FCC汽油的硫含量由660μg/g降低到26μg/g(HDS率96.1%),烯烃含量由31.0v%降低到26.2v%(烯烃饱和率15.5%),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0.6个单位,C5+汽油收率99.9wt%,可以将劣质FCC汽油加工为硫含量≯50μg/g的优质清洁产品。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可将FCC汽油的硫含量由660μg/g降低到41μg/g(HDS率93.8%),烯烃含量由31.0v%降低到25.5v%(烯烃饱和率18.7%),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0.9个单位,C5+汽油收率99.9wt%,可以将劣质FCC汽油加工为硫含量≯50μg/g的优质清洁产品。CN200810228358.4公开一种减少汽油深度加氢脱硫辛烷值损失的方法,首先将催化剂进行预硫化处理,然后在汽油加氢脱硫条件下进行劣质汽油原料的加氢脱硫处理,其特征在于催化剂进行预硫化处理采用如下过程:将催化剂装置反应器中,在220℃~240℃下硫化6~12小时,在(>240℃)至260℃下硫化6~12小时,硫化温度≯260℃。脱硫率90%左右,烯烃饱和率35%~42.5%,RON损失1.3~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5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