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褐煤管式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4790.8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1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旭新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7/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褐煤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褐煤管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褐煤由于含水量大,热值低,运输成本大,直接使用燃烧效率太低,使用时提前都会将其进行干燥除湿。干燥的方式有三种:振动混流干燥、带式炉干燥提质技术、滚筒干燥技术。现有技术中用滚筒褐煤干燥机可将水分降至10%以下,发热值提升至4500大卡/公斤。但一般的滚筒褐煤干燥机热源是热风炉,干燥温度为500℃-700℃,容易发生褐煤自燃,甚至爆炸现象,受滚筒内部结构影响,褐煤破碎程度高。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120066249.4发明名称为一种滚筒式褐煤干燥机,公开了一种用油加热的干燥机设备,但是这种结构采用的是中心管内通入加热油,因此热利用效率低,同时影响生产效率。
而申请号为201010509539.1发明名称为料管式煤干燥机公开了一种通过蒸汽加热的干燥机,由于采用蒸汽加热,因此需要耗用大量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褐煤管式干燥机;利用油泵抽真空使滚筒内形成负压,安全性高、避免了高温正压产生的不安全隐患,结构简单,采用锅炉或生产工艺管路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节约能源,而且热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褐煤管式干燥机,包括进料装置、出料装置、两端密封的旋转筒体、中心转轴,旋转筒体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旋转筒体的进料端盖与进料装置连接、旋转筒体的出料端盖与出料装置连接,中心转轴的轴线与旋转筒体的轴线重合,中心转轴的外圆分别与进料端盖、出料端盖的中心孔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中心转轴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旋转筒体外部两侧的轴承座上,所述旋转筒体的轴线从进料端盖到出料端盖向下倾斜,所述中心转轴为空心管结构,空心管位于进料装置一侧的端口为进油口、位于出料装置一侧的端口为出油口,所述空心管进油口与进油连接管连接,进油旋转接头的热油入口与油箱出油管的出油口连接, 空心管的出油口通过旋转接头连接管与油泵连接,油泵出油口与烟道加热环管换热器一端连接,加热环管换热器另一端与油箱的进油口连接,空心管在旋转筒体内、靠近进料装置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挡板,在旋转筒体内、靠近出料装置一侧设有第二密封挡板,空心管的中间通过两端的密封挡板隔离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所述空心管在进料端盖与第一密封挡板之间设有径向进油口、在出料端盖与第二密封挡板之间设有径向出油口,在中心转轴外壁与旋转筒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三角形直列多根褐煤干燥管,所述三角形直列多根褐煤干燥管的外表面分别与进料端盖、出料端盖密封连接,所述褐煤干燥管的进料端与进料装置的出料端位置配合,褐煤干燥管的出料端与出料装置的进料端位置配合。
所述干燥管在空间内均布设置,相邻的干燥管之间、干燥管与旋转筒体内壁之间、以及干燥管与中心转轴外壁留有间隙。
所述旋转筒体内壁上沿着轴向设有一道内壁支撑板,中心转轴的外壁上沿着轴向设有二道外壁支撑板,其中旋转筒体内壁支撑板的内端面与中心转轴的外壁设有间隙,外壁支撑板的圆内面与旋转筒体的内壁设有间隙,所述内壁支撑板、外壁支撑板上设有与干燥管外壁配合的干燥管支撑孔,取得园环折流效果。
所述内壁支撑板、外壁支撑板沿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进油箱下部设有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实现在冬季开车前升温及开车中调节油温度。
所述油箱连接有油温测温计,所述出料装置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湿度计。
中心转轴通过推力轴承与轴承座支承。通过推力轴承保持轴向力与径向力的平衡,从而保持滚筒转动的可靠安全运转。
所述动力装置设于进料装置一侧,在进料端盖部位筒体外部设有大齿轮,在减速动力装置上设有小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采用变频调速电机。
所述中心转轴或者旋转筒体的轴线从进料端盖到出料端盖向下的倾斜角度是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利用油泵放置干燥机出口抽真空使得滚筒内形成负压,吸入导热油,安全性高、避免了高温正压产生的不安全隐患,结构简单,采用锅炉或工艺管道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循环使用、节约能源,而且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旭新,未经韩旭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47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低压气体的气体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纹波四开关升降压直流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