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3167.0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严爱国;张池权;蔡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质量稳定、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施工工期短、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承台作为管桩与上部结构的传力体,其与管桩当前主要有三种连接方式:1、管桩顶直接埋入承台;2、管桩顶面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3、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
上述三种方式均存在缺陷:
第一种连接方式施工简便,但其埋入长度需要精确计算,埋入长度过短不能满足受拉强度要求,埋入长度过长则会增大投资成本。
第二种连接方式,现场焊接工作量较大、质量可靠性较差且受力不连续,锚入承台的普通钢筋焊缝与钢筋的受力方向垂直,容易导致焊缝撕裂失效。
第三种连接方式,国标图集10G409对向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提出较严格的技术要求,如“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以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这一点,在工地现场完全实现较困难,如果浮浆不清除干净,导致浇灌的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之间存在夹层,从而不能产生较好的约束,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另外灌注填芯混凝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机械配合,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同时上述三种连接方式均不适用于抗拔桩或承受较大弯矩的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混凝土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基础承台、管桩、锚固钢筋和预埋钢筋,所述管桩上端与基础承台连接,所述锚固钢筋上下两端分别与基础承台和管桩连接,所述预埋钢筋位于管桩桩身内,所述管桩端面上设有桩端板,所述桩端板的端面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螺栓孔,所述桩端板底部在管桩桩身内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与螺栓孔对应的预埋套筒,所述锚固钢筋底端穿过桩端板位于管桩内与预埋套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套筒的轴孔为贯穿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螺栓孔同轴,所述阶梯孔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阶梯孔上端直径与螺栓孔直径相同,所述锚固钢筋底端与阶梯孔下端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筋位于锚固钢筋底部与锚固钢筋同轴,其顶部与预埋套筒下端连接。
本发明在管桩内部设置套筒,在施工现场直接将锚固钢筋拧入套筒即可实现锚固钢筋与管桩的连接,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安全性、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施工费用;锚固钢筋与预埋在管桩桩身内的钢筋组成整体,确保了管桩与承台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如作为抗拔桩能很好的将管桩受到的抗拔力传递给整个桩身,避免了目前管桩用做抗拔桩与承台连接操作困难、工序复杂、施工时间长及用于承压桩时二次灌芯体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施工质量差的问题;同时预埋钢筋增强了管桩的抗弯能力,很好的解决了管桩抗弯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套筒可提前预制,套筒及预埋钢筋在管桩上的安装均在工厂完成,不占用施工工期,从而保证在施工现场能全天候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Ⅰ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Ⅱ-Ⅱ截面剖视图。
其中:1-基础承台,2-管桩,3-桩端板,4-锚固钢筋,5-预埋套筒,6-螺栓孔,7-阶梯孔,8-预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基础承台1、管桩2、锚固钢筋4和预埋钢筋8,所述管桩2上端与基础承台1连接,所述锚固钢筋4上下两端分别与基础承台1和管桩2连接,预埋钢筋8位于管桩2桩身内,所述预埋钢筋8位于锚固钢筋4底部与锚固钢筋4同轴。所述管桩2端面上设有桩端板3,所述桩端板3的端面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螺栓孔6,所述桩端板3底部在管桩2桩身内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与螺栓孔6对应的预埋套筒5,所述锚固钢筋4底端穿过桩端板3位于管桩2内与预埋套筒5连接,预埋钢筋8顶部与预埋套筒5下端连接。所述预埋套筒5的轴孔为贯穿的阶梯孔7,所述阶梯孔7与螺栓孔6同轴,所述阶梯孔6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阶梯孔上端直径与螺栓孔直径相同,所述锚固钢筋4底端与阶梯孔7下端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3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