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防盗电子钢丝封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83051.7 | 申请日: | 2013-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漆奇;刘金伟;曹峰;李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寻方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B65D90/5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防盗 电子 钢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铅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箱式货车和集装箱的机械锁结构与电子报警系统结合的一次性防盗电子钢丝封。
背景技术
铅封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锁扣设备。铅封一经正确加封后,未经授权不能擅自打开,破坏后的铅封无法重新使用。铅封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钢丝封、塑料铅封、铅封线等几种,其中钢丝封用途最广用量最大。通常铅封内部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外表面采用激光打印铅封编号。
铅封在物流行业中应用巨大,特别是在箱式货车、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都会使用铅封进行封锁。通常,货物的所有者(货主)委托运输厂家将其货物运输至目的地,运输厂家根据货物大小、路线来安排集装箱、车队及司机,当货物装入集装箱并正确地关闭箱门后,运输厂家会在货主的监控下锁上铅封,货主记录铅封种类和特点,并将相关信息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告知收货单位。当货物到达目的地之后,收货单位验证铅封种类和编号无误,则签单收货;如果铅封破坏或者铅封号有误,则认为是运输公司在中间有过开箱行为,可以拒绝签单并进行索赔等。
传统意义上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杜绝运输公司或者其它第三方人员在物流过程中擅自开启集装箱,从而防止货物丢失或者被替换。但是近年来少数盗窃份子或者不良司机,会串通一些个体铅封制造企业,仿造出和原始铅封种类和编号一致的新铅封,从而在运输过程中偷取或者替换货物。当收货单位认为铅封一致从而签单收货,但是后来却发现货物丢失或被替换时,与运输公司之间的乌龙帐就难以处理了。
普通铅封可被复制这一安全漏洞已经引起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物流公司以及货主等多方关注。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铅封中集成射频识别芯片(RFID),通过RFID技术来辨识铅封。但是这一方法依赖于RFID读写器,铅封的状态无法实现独立显示,因此只适合大批量的物流运输,对很多发货收货并不那么频繁的散户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基于现有铅封的机械结构,结合电子开关报警功能,首次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铅封状态独立显示的一次性防盗电子钢丝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钢丝封状态自动显示,无需读写器即可确定铅封状态;安全性高,钢丝封一经剪短无论是否再次连接都会一直处于报警状态;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仅十余个电子器件即可实现;钢丝封封闭和打开时间可查,数据长期存储在钢丝封内部的控制器中。因此有望替换现有普通钢丝封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中大量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一次性防盗电子钢丝封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从左上到右下依次由密封外壳1、报警指示灯2、钢丝封条码3、钢丝封线缆4、线缆连接活动接口5、线缆连接固定接口6、电路区7、电路外接端口8、电池9组成。
一般地,密封外壳1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通过灌封胶进行封闭无法不破坏地打开;报警指示灯2为红色或者绿色LED灯;钢丝封条码3采用激光喷涂为不重复的10~20位数字和字母的组合;钢丝封线缆4具有双层结构,内部是带螺纹结构的钢丝,用于导电与外挂承重,外部是绝缘塑料线皮,用于绝缘保护;线缆活动接口5具有现有普通铅封类似的自锁功能,可以锁住插入的钢丝封线缆4使其无法拔出,线缆活动接口5的内部具有电路端子用于连接钢丝封线缆4内部的钢丝的活动端;线缆连接固定接口6用于固定钢丝封线缆4的另一端,内部同样具有电路端子,并焊接住钢丝封线缆4内部的钢丝固定端;电路区7通过微处理器实现控制和报警,以及检测钢丝封线缆4是否插入线缆活动接口5;电路外接端口8用于连接电路区7的读写程序;电池9用于为电路区7供电。
进一步地,钢丝封使用前线缆4一端固定在线缆连接固定接口6上,另一端活动待用户使用。用户使用时将线缆4的活动端插入线缆连接活动接口5(如图2所示),此时固定接口6、活动接口5与线缆4将在电路区7形成闭合回路,因此电路区7可以通过是否有电路闭合来监测钢丝封开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寻方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易寻方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3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