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织培养方法、蕨类培养方法及植物培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2298.7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洲奖;何锦玟;王凯平;吴俞璇;蔡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培养 方法 蕨类 培养 植物 培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培养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维管束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由该方法所获得的植物培植体。
背景技术
维管束植物,包含蕨类,其与种子植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利用孢子繁殖,并且具有世代交替的周期。该些维管束植物的孢子虽可藉由各种媒介(如风、水)散播于各处进行繁殖,然而,孢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竞争力与耐受力均较差,易遭环境中的菌类竞争养分而降低发芽率,以致该些维管束植物的繁殖受阻,无法被广为应用。例如骨碎补科(Davalliaceae)及 檞蕨科(Drynariaceae)蕨类植物,极具有药用及食用价值,却因其自然繁殖的能力较差,以致族群急剧减少,难以用于产品或药品的开发,因此,有必要发展快速且有效培养该些维管束植物的培养方法。
公知技术多以无菌孢子播种作为快速繁殖该些维管束植物的方式。孢子播种是先将孢子经消毒杀菌处理,再培养于人工培养基进行萌发,然而孢子的萌发期较长,往往耗时甚久,又因该人工培养基与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配子体世代发育不良,以致繁殖率差且植株存活率低,因而无法有效量产该些具有世代交替周期的维管束植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蕨类培养方法,促使蕨类植物进行无配生殖(apogamy),以有效再生孢子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方法,诱发维管束植物进行无性繁殖,以有效量产该些维管束植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方法,诱发维管束植物直接以体胚再生孢子体,以简化培养过程并改善孢子体发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培植体,可进行无配生殖,直接再生孢子体,以利于维管束植物的量产。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组织培养方法,包含:提供一碎裂的配子体;增生一愈伤组织,是培养该碎裂的配子体,使该碎裂的配子体增生该愈伤组织;以及再生一孢子体,是培养该愈伤组织于一培养液中,使该愈伤组织再生该孢子体。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是提供一种蕨类培养方法,包含:提供一碎裂的蕨类配子体;增生一愈伤组织,是培养该碎裂的蕨类配子体,使该碎裂的蕨类配子体增生该愈伤组织;以及再生一孢子体,是培养该愈伤组织于一培养液中,使该愈伤组织再生该孢子体。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增生愈伤组织包含诱发该碎裂的配子体产生该愈伤组织,以及增殖所产生的该愈伤组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再生孢子体包含诱发该愈伤组织形成该孢子体,以及诱使形成的该孢子体进一步生长。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培养液包含1至5wt%碳源。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培养液包含1/2MS基础盐类培养基与20克/升的蔗糖。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再生孢子体包含培养该愈伤组织于一第一培养液,诱发该愈伤组织形成该孢子体,以及再培养形成的该孢子体于一第二培养液,使该孢子体进一步生长,该第二培养液与该第一培养液具有不同的配方。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培养液包含一细胞分裂素,该细胞分裂素选自由异戊烯基腺嘌呤、6-苄氨基嘌呤及激动素组成的群组。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再生该孢子体的步骤包含震荡培养该愈伤组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含驯化该孢子体,是将该孢子体移植至一介质且培育成一植株。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组织培养方法还包含驯化该孢子体,是自该培养液中分出该孢子体并进行移植。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植物培植体,复数个集结成一团块的愈伤组织,该团块的愈伤组织具有0.19至0.25公分的直径。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植物培植体是经以下步骤而获得:提供一碎裂的配子体;培养该碎裂的配子体,使该碎裂的配子体诱发一愈伤组织产生;以及增殖产生的该愈伤组织,使该愈伤组织集结成球状,以获得该植物培植体。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织培养方法的阶段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组织培养方法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配子体
150 愈伤组织
200 培养基
300 球状愈伤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2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塔式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抗拉RTP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