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疼的中药汤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81522.0 申请日: 2013-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4208179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7
发明(设计)人: 詹其旸 申请(专利权)人: 詹其旸
主分类号: A61K36/71 分类号: A61K36/71;A61P25/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9400 安徽省明***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头疼 中药 汤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疼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疼的中药汤剂。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偏头疼的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川芎10~15g、荆芥10~15g、白芍10~12g、甘草6~8g、柴胡10~15g、薄荷10~12g、黄芩10~15g。

一种治疗偏头疼的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川芎13g、荆芥13g、白芍12g、甘草7g、柴胡13g、薄荷10g、黄芩13g。

在本发明中:川芎为君;荆芥为臣;白芍为佐;甘草、柴胡、薄荷、黄芩为使。

川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柴胡: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

薄荷: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常规水煎,得汤剂后口服。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多味药材协同作用,活气开郁、活血止痛,主治偏头疼、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而且中药汤剂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见效快,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川芎13g、荆芥13g、白芍12g、甘草7g、柴胡13g、薄荷10g、黄芩13g,常规水煎,得汤剂后口服。

病例报告:

1、张某,男,40岁,偏头痛已有两年,症状表现为:经常头痛,发作时头痛难忍。

2011年1月连续服用实施例1一个月后症状减弱,二个月后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2、江某,男,33岁,经检查是神经性头痛,已有一年,症状表现为:工作、紧张时头痛,头部两疼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

2011年2月连续服用实施例1一个月后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3、孙某,女,49岁,血管性头痛已有两年,症状表现为:经常头痛,以前额及右侧太阳穴区为主。

2011年4月连续服用实施例1一个星期后症状减弱,一个月后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4、董某,男,57岁,偏头痛已有四年,症状表现为:经常头痛,越来越严重,头部钝痛,并伴有恶吐、手脚麻木症状。

2011年3月连续服用实施例1二个月后治愈,至今无复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其旸,未经詹其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1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