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架构系统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7468.2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4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春;岑明;薛海峰;王蓉;曾素华;刘浩然;孙瑞雪;孟凡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联网 应用 中间件 架构 系统 实现 方法 | ||
1.一种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件消息总线层模块、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车联网安全组件模块及车联网通信协议适配层;其中
车联网通信协议适配层模块:包括车联网数据接口和通信协议转换模块,所述车联网数据接口包括本地数据接口及远程数据接口,其中本地数据接口用于提供车内应用服务请求的通信接口;远程数据接口用于提供远程终端发送来的应用请求数据的通信接口,并将远程终端的应用请求数据转发给通信协议转换模块;通信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请求数据转换为指定格式的报文,供给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
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用于读取车联网通信协议适配层模块的数据报文并进行分类解析,并转发给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
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负责接收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发送来的数据报文,并对管理相应车联网应用组件,收到消息数据,则要求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根据映射表的配置建立相应的消息通道来传递数据给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
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用于解析其它模块发来的消息,并根据应用需求对解析后的消息进行处理,之后利用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已经建立的通道传送给应用程序;
若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收到的是远程请求,则要先转发给车联网安全组件模块;
车联网安全组件模块:对接收的远程请求进行安全认证,或用户设置可以直接通过的请求,经车联网安全组件模块确认通过后建立远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的管理控制命令包括优先级设置、添加、删除、在线升级、调度、激活与挂起,对组件进行动态加载与卸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负责远程请求信息的接收、解析、分类及转发,远程服务终端代理记录远程通信终端的ID,通过消息总线建立起与应用组件或应用服务与远程终端的通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转换模块包括中间件数据通信接口、中间件协议转换接口、企业网络通信协议栈、通信转换接口、平台通信转换接口,其中中间件数据通信接口与平台通信转换接口设置于通信协议转换模块的最外层,中间件协议转换接口、企业网络通信协议栈及通信转换接口设置于中间件数据通信接口与平台通信转换接口之间,对异构网络进行屏蔽。
5.一种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中间件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501、建立车联网通信协议适配层模块,包括车联网数据接口和通信协议转换模块,所述车联网数据接口包括本地数据接口及远程数据接口,其中本地数据接口用于提供车内应用服务请求的通信接口;远程数据接口用于提供远程终端发送来的应用请求数据的通信接口,并将远程终端的应用请求数据转发给通信协议转换模块;通信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请求数据根据协议进行解析转换,并制定数据报文,并转发给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
502、设置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将步骤501中车联网通信协议适配层模块转发来的数据报文的报头进行解析并分类,并转发给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
503、建立中间件消息总线模块,并根据步骤502中车联网中间件消息代理模块发送来的经过解析分类后的数据报文,对应用请求对应的车联网应用组件进行管理控制,并将管理控制命令发送给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
504、建立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并接收来自车联网应用组件模块的控制命令,如果该控制命令对应的应用请求是远程请求时,则交由车联网安全组件进行安全认证,认证合格后,继续对接收的消息进行内容解析,然后根据信息内容对应的应用组件进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送回请求客户端,如果是本地服务请求,则直接转发给应用组件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74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